中新網3月2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最近,一則讓“日本去死”的帖子在該國網上瘋傳。發帖的是一位因孩子去不了托兒所,面臨離職的日本年輕母親。
帖子稱,請多建幾個托兒所吧!她的憤怒很快傳到了日本國會,首相安倍晉三也因此受到在野黨質詢。最后,安倍被迫做出了將努力解決“入托難”問題的表態。

帖子中寫道:“什么呀!日本。不是一億總活躍社會嗎?昨天托兒所又光榮落榜了,怎么辦啊!這是讓我自己活躍吧!請多建幾個托兒所吧!奧運會日本可是花了幾百億日元啊,為什么就沒錢建幾個托兒所呢?”
文章指出,如此祈求政府增設托兒所,可見日本“入托難”已經嚴重到了何種地步。這讓人想到了前幾個月瘋傳的“日本生一胎獎勵1000萬日元”的假帖子。
那時,還有很多國人想在日本生孩子享受福利!的確,日本政府每個月會給新生兒一些補助,但對于養育孩子的巨大費用來說,可謂杯水車薪。
文章分析稱,日本的“育兒難”,主要產生在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丈夫一個人的收入就能養活整個家庭,妻子可以安心的在家做全職主婦。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白領的年收入超過600萬日元,可現在還不到400萬日元。家庭出現這么大的“赤字”,主婦們就不得不出門掙錢。那孩子怎么辦呢?日本與中國不同,可沒有父母替子女看孩子的傳統。于是,托兒所成了日本年輕父母們唯一的選擇。

文章隨后指出,然而,由于日本政府財政受困于龐大的老年人福利支出,對育兒項目投入有限,托兒所保育員收入太低,比全行業平均工資少了近9萬日元。再加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日本保育員的辭職率非常高,本已有限的托兒所還無法正常運轉。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到2017年,日本保育員將有7.4萬人的缺口。如果按一位保育員照看6名兒童計算,日本將有44萬兒童“無所可上”。
另外,從日本文部科學省對幼兒園的統計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2014年,日本共有1萬2905所幼兒園,而到2015年竟然減少到1.1674萬所,縮水了1231家。
而日本幼兒教師的人數也從11.1059萬人減少到10.1497萬人,減少了近一萬人。這1年近1成的降幅,讓日本家庭即使能拼盡全力把小孩送進托兒所,送小孩上幼兒園又將是一道大難關。
面對這僧多粥少的局面,日本很多托兒所開啟了篩選模式,提高了入所標準,有的坐地起價,有的收近不收遠,還有的設立時間限制,只能入所3到5個月。而那位年輕母親就是眾多不幸者之一,打上百個電話,說破嘴皮都被拒之門外。
安倍再次執政以來,提出了“一億總活躍”的口號,還專門設立了擔當大臣,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一億總活躍計劃》。2015年9月,安倍政府又推出了“三支箭”的升級版:強勁經濟之箭、育兒支援之箭和社會保障之箭。
可是,雷聲已經震天響,雨露卻未見一點。日本民主黨干事長枝野幸男也警告安倍政府,“如果只是天天喊解決少子化,而民眾生養孩子的愿望卻由于現實原因遲遲無法實現,那么,不久的將來日本人將不復存在。”
文章最后指出,從現實狀況看,日本母親們確實也陷入這種無奈的困境之中。想想她們抱著孩子四處求托無門,育兒消耗的金錢與精力又與日俱增,難怪會憤怒喊出“日本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