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日媒報道,日本銀行本月16日起實施負利率政策,對金融機構存放在該行的部分活期存款適用負利率。由此,各金融機構存放在日本銀行的活期存款超過一定數額時,超額部分將適用負0.1%的年利率,這筆利率將以手續費的形式繳納給日本銀行。
日媒指出,日本央行導入負利率政策是為通過大幅拉低市場利率,創造有利于企業及個人獲得貸款的環境,刺激投資和消費。但是此舉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經濟會否好轉還是未知數,檢驗其成效或許需要較長時間。

負利率政策實施后,民間銀行在日本央行存款需支付手續費,因此被期待銀行增加放貸量。但是由于利率早已處于歷史低位,所以無法確定進一步下調利率是否會創造資金需求。
日本央行期待通過負利率擴大日美利率差,拉低日元對美元匯率。但是決定實施負利率后,1美元可兌換日元金額一度下跌10日元,負利率并未引發顯著效果。
另一方面,作為未知的政策,其本身就有較大風險。在金融機構之間借貸資金的短期金融市場,16日的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已降至0%,但據稱交易額較上一日“明顯減少”。
日媒還分析稱,如果金融機構因不滿零利率或負利率而不愿出借資金,短期市場功能失效,可能導致在發生意料之外的經濟危機等時,金融機構無法順利周轉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