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日媒報道,今年11月,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的子公司、三菱飛機公司(愛知縣豐山町)研發的日本首款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MRJ首飛成功。
據悉,這是自1962年首飛的螺旋槳客機“YS-11”以來,時隔半個世紀再次實施日本國產客機首飛。此外,各大汽車企業紛紛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向世界展示日本的技術。

日媒稱,決定上馬MRJ項目可追溯到2008年。當初計劃于2011年實施首飛,后因修改設計等原因導致計劃多次延期。正因為過程歷經艱辛,首飛的成功更令有關人員感到欣慰。MRJ的成敗或左右國內飛機產業今后的發展,因此備受矚目。
一架飛機大約有100萬個零件,生產涉及大中小眾多制造企業。相較約3萬個零件的汽車,飛機產業輻射面更廣,帶動就業的效果也更顯著。如能進行量產,則有望成長為繼汽車產業后的新一代基礎產業。
然而,原定2017年4至6月向ANA控股公司交付首批飛機的計劃在首飛后又被延期。飛機開發再遇難題,前路依舊艱險。

另一方面,日本各大車企在10月末開始的東京車展上展出自動駕駛的樣車,凸顯各自的新技術。
豐田、日產、本田相繼向媒體公開了可在高速公路或一般公路上自動行駛的汽車。美國谷歌等IT企業也開始涉足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擺出了作為車企加入競爭的姿態。
豐田2016年1月將在美國成立研發自動駕駛所需人工智能(AI)的新公司。AI是可應用于機器人等廣泛領域的技術,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石。豐田社長豐田章男表示,“(AI)蘊藏著創造新產業的巨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