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業地產發布2021年業績報,據年報顯示,其業績再度下滑,而700億的銷售目標,也僅完成了600億元。

聯合去年其因汛情和疫情發布的救援請求報告,這樣的成績似乎不難預料。
建業的2021年可以說相當不順,本就腳踩一道橫線,如今不僅未能脫離踩線之列,債務結構還進一步惡化,償債風險加劇下,又被爆出票據逾期。
為了能節儉開支,建業年初內部人員變動頻繁,除了高層變動外,還將超六成員工下放到一線,而這一舉動被市場解讀為“變相裁員”。
行業寒冬下,僅僅優化人員結構來應對恐怕治標不治本。
業績下滑,汛情和疫情為一大主因
3月28日晚,建業地產(00832.HK)發布2021年度報告。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建業地產營收約419.59億元,按年同比下跌3.1%;凈利潤約12.53億元,同比減少40.4%;其年度毛利率較上年下滑3.7個百分點至16.2%;建業地產重資產合同銷售額為601.05億元,同比減少約12%。
總體來看,建業地產的業績全面下滑,處于營收雙降的尷尬境地。
2021年的這份成績,其實早有預料。
在去年九月,建業集團曾出具過一份《關于企業出現重大風險和危機并請求幫扶救援的報告》,表示河南出現的汛情和疫情影響下,建業集團直接經濟損失、經營性損失、運營性損失等累計超過50億元。
其中,從去年7月開始,銷售出現斷崖式下降,銷售及回款較原計劃減少近30億元。
受此影響,建業地產取得物業合同銷售總額601.05億元,本就是從800億元降為700億元的銷售目標依舊未完成,還較2020年同比減少了12.0%。
然而,這卻并不是建業地產首次業績下滑,事實上,早在2020年疫情爆發開始,建業地產的業績就已經處于增利不增收的境遇。
據年報顯示,2020年建業地產實現收入433.04億元,同比增長40.8%;實現凈利潤18.02億元,同比下滑10.6%,這也是其近5年來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
不僅如此,其毛利率早在2019年就已經出現下滑。據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4.4%、26%、19.9%及16.2%,下滑幅度明顯。
業績的連年下滑,又遇上洪水和疫情,建業地產的2021年可以說相當不順了,再加上其在去年上半年的大肆拿地舉動,導致其在債務壓力下,資金流動性也承壓。
債務結構惡化,流動資金無法覆蓋短債
據年報顯示,截止2021年期末,建業地產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86.4%,現金短債比為1.46,凈負債率為94.9%,其中僅有一項踩中“三道紅線”歸為黃檔。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其凈負債率僅有13.6%,現金短債比也為1.92,相比去年末,建業地產的負債及資金情況惡化嚴重。在當初剛頒布“三道紅線”時,各個房企都爭先恐后降負債降杠桿,就怕踩線,如今一年半過去了,建業地產卻依舊未能脫離“踩線”行列。
年報還顯示,公司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總值為98.48億元,較中期減少66.32億元,相比2020年末減少達194.79億元。也就是說,建業地產的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相比去年已經砍去一半,減去受限銀行存款39.46億元,真正可用現金僅為59.02億元。
而其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為2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其他借款為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優先票據為31.6億元,短期有息負債合計為67.6億元,明顯可用資金根本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這表示建業地產存在很高的償債風險,而就在今年8月份,建業還有一筆額度為5億美元的美元債即將到期。
其實早前,為了緩解債務壓力,建業地產曾頻頻發債“以新還舊”。但效果甚微,甚至連遭評級下調。
去年10月,穆迪曾將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家族評級從“Ba3”下調至“B1”,并將公司的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1”下調至“B2”。展望維持負面。
彼時,穆迪預計,在未來6-12個月里,由于融資條件緊張,購房者信心減弱,建業地產的合同銷售額將下降,這些因素將削弱公司的營運現金流,并增加公司利潤率的壓力,這將削弱其信貸指標和流動性。
而如今,穆迪的預計一一成為現實,且在近期,建業還爆出了建業地產票據逾期的消息。
據“票眼”小程序顯示,建業集團拒付票據達1771筆總金額4.84億元。
就在這種危機時刻,建業地產卻臨時換帥,高層頻繁出現變動。
高層頻繁變動,疑似“變相裁員”
據建業更換首席執行官的公告顯示,楊明耀接替王俊獲委任為建業地產首席執行官,史書山接替王俊獲委任為公司首席執行官.
據悉,楊明耀在房地產市場擁有逾20年經驗,曾于2003年8月加入建業集團,曾擔任集團內副總裁、中部大區總經理、指揮中心總經理等職務。
而接替王俊出任建業新生活首席執行官的史書山,于2004年2月加入建業地產,在集團內擔任過多個管理職位,擁有超過25年的銷售及營銷、客戶關系、物業開發、物業管理及業務營運經驗。
對于此次首席執行官的調整,建業地產方面表示,“此次組織架構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去完成經營目標、提升經營效率。公司的經營方向和戰略重點并沒有發生重大的調整和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顯示,楊明耀年薪為200萬元,僅為王俊年薪的一半。
就在此次“換帥”之前,建業內部已經開啟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此前的二月份,建業集團發布內部通告,宣布集團將從五級管理調整為三級管理,直接取消業務集團和大區兩級,同時原有業務集團總部撤銷,五大總部合一。
不僅高層變動頻繁,建業還將超六成員工下放到一線,涉及在崗人員達651人。在行業寒冬下,精簡組織結構的不止建業一家,但建業此番“變相裁員”依舊一度引起業內熱議。
不過,建業集團及時否認了“裁員”一說,并表示:“本著留住人才、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的原則,涉及人員未來也以內部分流為主。”
但很快,有知情人士就對媒體透露,建業集團目前暫停了裁員動作。“公告是內部的人事公告,被泄露了,要先查公司機密泄露再做調整”。
不過,在業績表現不佳,債務承壓的情況下,即便從人員精簡來節儉開支,依舊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應對方法,行業寒冬還在繼續,越來越多房企暴雷的當下,只有保證長期的現金流充足才可能有抵御寒冬侵襲,但這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