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救災現場,新科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可以說科技,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國正在積極布局科技的發明與發展,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是由12000面鏡子和20000噸熔鹽組成的發電站,位于甘肅敦煌戈壁灘上,占地7.8平方公里,24小時連續發電,年發電量可達3.9億千瓦時。近幾年,這項技術還走出國門,為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貢獻力量。在阿聯酋,中國企業作為總承包商參與建設的迪拜太陽能工程項目就是利用這些超級鏡子為當地提供50%的清潔能源發電總量。
除了光熱發電站,2020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該項目采用更先進結構與控制方式,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陽提供核心技術。
除此之外,中國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正式在青島下線,是世界首套時速高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現在我國正在大力推廣的特高壓輸電,電壓等級達到1000千伏,實現了從追趕世界到引領世界的反超;還有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5G通信,目前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已達27.5萬家 營業總收入51.3萬億元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科技企業的數量快速增加。數據顯示,十年來,平均每年新增1.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27.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有22.3萬家。
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營業總收入51.3萬億元。這一切成績的背后,是中國在科研上面的投入。數據顯示,過去6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4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