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晨看望蘇州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 通訊員 張文舉 攝
昨天是江蘇中小學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對鎮江新區實驗小學三(6)班的梅涵來說,是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因為她見到了自己一直想見的解放軍叔叔孫晨晨,還收到了他專門送來的新年禮物1000元助學金。
孫晨晨一直樂于助人。入伍前他加入助殘志愿者團體,入伍5年,孫晨晨捐款福利院、慈善總會3萬余元,這是他工資總額的近一半。現代快報記者采訪得知,孫晨晨一家祖孫三代都樂善好施:爺爺湯士榮是抗戰老兵,樂善好施感動鄉鄰;父親湯澤念是有名的“愛心破爛王”(現代快報曾報道),在鎮江靠收廢品長期資助殘疾人、貧困學子。如今,愛心的接力棒傳到了90后孫晨晨手中。
通訊員 劉志強 張文舉
現代快報記者 何潔
開學第一天,他助學到校園
孫晨晨,1991年出生,2011年入伍,第1集團軍某旅士官。他生于徐州,在鎮江長大,現在蘇州服役。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第一次見到孫晨晨,一身戎裝的他話不多,聲音也不大,顯得很樸實靦腆。在鎮江新區實驗小學三(6)班的教室外,等待下課的孫晨晨顯得有些忐忑。“我沒有想過和她見面,怕影響她的學習。”孫晨晨口中的她就是接受持續資助的小女孩梅涵。
孫晨晨告訴記者,這是他和梅涵第一次見面。梅涵是宿遷人,一家有兄弟姐妹5個,來鎮江后僅靠爸爸梅春國打零工維持生活。得知孫晨晨資助梅涵后,梅春國一家多次通過學校轉達心愿,想見見孫晨晨表達謝意。孫晨晨左思右想,昨天來到學校和梅涵見面。
9點10分,第一節課下課,梅涵走出了教室。“你認識孫晨晨嗎?”記者問道。“嗯,我二年級的時候就知道了。”當記者告訴梅涵身穿軍裝的就是孫晨晨時,她一直盯著孫晨晨看,目光都舍不得離開。“今天早上吃的什么?冷嗎?”孫晨晨立馬拉著梅涵的手關心地問。梅涵很快和孫晨晨熱絡起來。孫晨晨還掏出1000元現金遞到梅涵手里,稱是送來的新年禮物。“謝謝叔叔!”梅涵當即感謝。
孫晨晨告訴記者,鎮江新區實驗小學是他的母校,他在2013年12月休假時回到鎮江,想為母校做點貢獻,于是聯系了學校的領導,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學校副校長蔡磊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孫晨晨當年在學校是體育特長生,令人印象深刻。學校得知孫晨晨愿意捐款的想法后,專門成立了“孫晨晨助學金”,用于幫助貧困學生。
偶然一次請假,“暴露”助人善舉
記者了解到,孫晨晨持續資助的還有鎮江信息中專殘疾學生朱政帥等2人。“我捐得也不多,有時候100元、200元,有時候1000元或者多點。”孫晨晨說,從沒有具體計算過捐了多少錢,希望靠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能幫助他人。
其實孫晨晨幫助困難學生、愛心慈善的事情,最初并沒有對別人提過。在部隊里,他是連隊公認的訓練尖子和思想骨干,入伍第二年就入黨,多次參加軍事任務和比武活動,被集團軍評為“硬骨頭戰士”。直到去年5月份,鎮江市政府發函到部隊邀請其參加“慈善十年·愛滿鎮江”的公益活動,孫晨晨前去請假,他的愛心才被部隊知曉。當天的活動現場,孫晨晨向鎮江市婦聯成立的愛心團體“社會媽媽”一次捐款3000元。鎮江市慈善總會會長石耘拉著他的手稱贊:“年輕人這么有愛心有擔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大概十來歲的時候,記得父親推著手推車,步行很遠,把車上的蔬菜、豬肉送給一所殘疾人學校。當時,我就幫著他一起推車。其實那個時候,我對做好事也不太懂,只是想幫幫父親,讓他不要那么累。”孫晨晨告訴記者,父母整天忙里忙外,跟自己的交流并不多。但是,父親的樂善好施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
在學校讀書時,孫晨晨就是一名志愿者,參與各種志愿活動累計數百小時。2011年孫晨晨報名參軍。入伍前,他來到鎮江市慈善總會,正式加盟成為助殘志愿者,并把平時撿廢品換來的1000元錢捐給慈善總會。入伍5年來,據不完全統計,他向福利院、慈善機構、敬老院以及困難學子等累計捐款3萬余元,接近其工資總額的一半。除了直接經濟捐助外,孫晨晨還多次給敬老院、學校郵寄物品。2014年,孫晨晨給邳州市慈善總會郵寄膠鞋30雙,不久又給邳州鄒莊一個敬老院郵寄了30雙布鞋。
“每次看到這些弱勢群體,想到他們需要幫助,就會為他們做點什么。”孫晨晨這樣說道。
他家祖孫三代
都樂善好施
要不是記者特意詢問,誰也不會想到孫晨晨父親是在鎮江赫赫有名的“愛心破爛王”湯澤念。孫晨晨隨母姓。
孫晨晨的愛心幫扶,更是祖孫三代代代相傳。孫晨晨的爺爺湯士榮在抗戰時期是魯南軍區某部的一名班長。1944年10月,在一次對日偽軍作戰中,湯士榮雙腿負傷,所幸被戰友救了下來,但落下終身殘疾。解放后,湯士榮退伍回到老家徐州。每年,他都會把傷殘補助拿出來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
16年前,湯士榮去世。臨終前,他囑咐兒子湯澤念:“我的命是戰友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來的,你有能力的話,一定要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從此,湯澤念就開始“愛心接力”。
其實湯澤念同樣有著一顆愛心,此前他曾把家里從生產隊分得的幾斤豬肉分給了村里的殘疾村民。2003年,湯澤念從徐州舉家搬到鎮江。一家人至今租住在只有20多平方米的車庫里,平時湯澤念靠收購廢品為生。多年來,湯澤念幫扶他人,先后獲得“邳州最具愛心行為模范”“感動鎮江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如今,愛心接力棒傳到孫晨晨手中。談到目前家里的生活狀態,孫晨晨平靜地說,“感覺自己夠用就可以了。只要有人過得沒有我們好,就應該幫助他們。”
推薦人:
73049部隊政治部副主任 章詠
他的愛心緣自好家風
孫晨晨是2011年入伍的。之前我對他并不是很了解。直到去年5月份,他向部隊請假去參加鎮江當地的公益活動,他的事跡才開始被大家知曉。也是那時候,我才知道他的家里是“拾破爛”的,才將他和“愛心破爛王”湯澤念聯系在了一起,后來又了解到他爺爺湯士榮的事跡。
孫晨晨在部隊表現非常好,入伍第二年就入了黨,成長為軍事訓練尖子,先后被評為“硬骨頭戰士”。接觸孫晨晨越多后,越能感覺到他是一個非常踏實的人,對名譽、對物質需求看得很輕。他身上體現的是新時代的雷鋒精神,默默奉獻,從不張揚。雖然每次的捐款數額并不是太多,但卻讓人感覺真實,能感受到他是發自內心地去助人為樂。而他長期堅持做慈善更是在同齡人中難能可貴。
我覺得,孫晨晨的這些,和他家庭環境的熏陶、家風的影響分不開。做慈善可以說是從孫晨晨爺爺輩延續下來的家族精神,更是伴著孫晨晨的生命一起成長。
如今,孫晨晨接過愛心接力棒,他一個人的力量可能很微薄,但他就像“螢火蟲”,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了別人,在溫暖了受助人的同時,還帶動感染了身邊的戰士們一起助人為樂。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