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兵是房山區第一看守所的副中隊長,也是該看守所中唯一的一名醫療民警。“春節這個全家團圓的日子,對于監所里的嫌疑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馬振兵說,為了防止在押人員有突發病癥,他每個春節都要值守在監所內,至今已有15年。今年春節,記者跟隨馬振兵記錄了他在監所內的生活。
除夕在押人員情緒易波動
除夕夜,本是全家人團圓的日子,但馬振兵家里人卻已經15年沒有在除夕夜團圓過。作為房山區第一看守所的唯一一名醫療民警,馬振兵每個除夕夜都要值守在監所內,防止在押人員有突發癥狀或其他突發情況。
今年除夕下午3點多,馬振兵把飯做好來不及等家里人湊齊,就要出發去監所。馬振兵說,他不放心所里的幾位重點病犯,想早點去看看。其中有一位60歲的老人,原是一位正處級干部,因為經濟類案件被羈押,“他已經在所里兩年,一審被判了10年,現在二審結果馬上就出來了,最近他情緒波動大,我不太放心”。
馬振兵說,春節這個全家團圓的日子,對于監所里的嫌疑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每年的除夕,為了防止在押人員出現意外情況,馬振兵都值守在監所,過了零點之后他才回家。
馬振兵的辦公室里有一個小黑板,上面記錄著每天的工作提示。“一定要盯緊某某人吃藥”,小黑板上寫著幾行應該注意的事項。馬振兵說,醫療民警的第一項職責便是根據嫌疑人體檢報告,向辦案機關提出是否收押的建議,“有的嫌犯雖然患有疾病,但仍需收押”。職責之二就是重點監控這些人的病情,并及時發現其他健康在押人員的突發疾病?!傲硗?,駐所醫生是全科醫生,一些在押人員的危重疾病及一些像CT、核磁共振等檢查項目則需要外出就醫。”馬振兵說,醫療民警的第三項職責是聯系醫院、護送病重人員外出就醫,并根據醫生的診斷報告,做出是否改變強制措施的決定。
一名在押人員突發腸梗阻
大年初二,馬振兵早上8點多趕到監所值班,駐所醫生向他反映,一位患精神分裂癥的男性病犯已經便秘了很多天,建議做個檢查。監所內有檢查設備,馬振兵抓緊帶這位病犯做了血常規、B超,拍了X光片,從檢查結果看馬振兵判斷這位病犯是患了腸梗阻。
馬振兵不敢耽擱,馬上請示領導,帶病犯到良鄉醫院檢查。在醫院做了灌腸后,癥狀并不見緩解,良鄉醫院的醫生建議病犯住院接受治療。馬振兵來不及吃午飯,緊接著把病犯送到北京市公安醫院,安排住院及治療事宜,“這是病犯的定點醫院,病犯如果需要住院都要轉到這兒”。
把醫院的事情安頓好,馬振兵回到監所已經是晚上9點多。一天的時間他只吃了一頓早飯,接下來,他還要值班到第二天的早上8點?!耙膊挥X得累,已經習慣了手機24小時開機,應對隨時的突發狀況?!瘪R振兵說,監所內只有他一位醫療民警,只要有新人員進入監所他都要了解情況,病犯有任何的突發情況,他也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
除了要對這些特殊病人的身體健康負責,馬振兵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辨別偽裝和制造傷病的在押人員,防止其干擾正常的刑事訴訟程序。問及監所內的嫌疑人有哪些目的,馬振兵說,經歷了這么多也都總結出來了,嫌疑人裝病無非兩個目的,一個是想通過裝病獲得保外就醫的機會;再有就是想告訴自己同監室內的其他人自己有病,不要欺負他。馬振兵每周都能遇到偽裝傷病的情況,吞食包裹好的刀片、吃大便偽裝精神病,這些都是馬振兵遇到過的?!耙恍┰谘喝藛T就想保外就醫,一般會偷偷地吃下用膠帶包裹好的硬物,只要吃幾天粗纖維食物,硬物會被排出體外”。
文/京華時報記者張思佳圖/京華時報記者歐陽曉菲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