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在制作風車。京華時報記者王碩攝
大年初二,地壇廟會迎來客流高峰,達到21.9萬人次,較歷史同期略高。主辦方表示,如果天氣條件變化不大,預計今日客流量仍將處在20萬人次左右。另據了解,本屆地壇廟會首次以定向邀請的形式替代傳統廟會的商業拍賣模式,引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店、高科技等高端名優商戶。
地壇廟會
>>熱賣
“日進斗金”日售千余個
河北民間藝術家焦玉平介紹,滿族“斗”是河北省承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他應地壇廟會組委會邀請首次進駐,推出了“燙印”“金漆”“秸稈”三個系列,價格60至200元不等,大年初一便售出1000多個。
焦玉平透露,“斗”是用山楊木精制而成,榫牟結構,紋飾精美。古時“斗”是用來裝糧食的器皿,后演變為人們財富和地位的象征,有五谷豐登、招財進寶、升官發財、日進斗金之寓意。
記者看到,益德成鼻煙攤位也頗受游人熱捧,尤其是老年人的喜愛。家住蒲黃榆的80歲趙大爺告訴記者:“我每年都來逛地壇廟會,特別喜歡這鼻煙壺,特別管用、好使、通氣。去年買的瓶口松了,今兒帶過來擰一擰,順便加點煙,加一次就能用上一整年兒。”據傳承人介紹,天津益德成鼻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提神醒腦、開竅清心的作用。廟會上的鼻煙售價為每克25元,瑪瑙石小鼻煙壺每個100元。
記者從地壇廟會組委會處得知,這次地壇文化廟會引進了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天津益德成鼻煙、蔚縣剪紙、承德日進斗金、津門貢撣、慶陽香包、鳳翔泥塑、白象梳篦、皮影、燕京八絕、毛猴、麥稈畫、絹人、兔爺等,其中大多數是京津冀傳統手工藝產品。
>>美食
老字號攤位前排起長隊
初二祭財神吃餛飩,俗稱“元寶湯”。昨天,記者在地壇廟會看到,東興樓攤位前人氣爆棚,20元一碗的鴨湯餛飩,熱氣騰騰,香氣四溢,游客吃著美味、捧著暖手。
“首次被邀請參加地壇廟會,感到特別榮幸、激動,很多游客沖著我們的品牌來的,覺得吃著放心。我們也專門精選原料,保證干凈衛生,分量充足。這兩天酸辣粉、榴蓮酥、皮蛋瘦肉粥最受歡迎,一天光酸辣粉就賣了2000余份。”金鼎軒負責人李秀齊說。
據了解,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拍賣模式后,今年的地壇廟會現場的攤位明顯比往年少了很多,環境也變干凈了。往年,地壇廟會的燒烤攤位能達到十余家,而今年只有五六家,且基本都是東來順、便宜坊這樣的老字號。由于攤位減少,每個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尤其售賣特色小吃的攤位前更是排了數十人。
東來順東土城店已經連續5年入駐地壇廟會,但今年是第一次獲定向邀請參加。據介紹,廟會第一天,僅東來順一家就賣了烤串3600串,奶油炸糕300斤。昨天中午,在東來順的攤位前,隊伍排出了足有30米。
廟會負責人介紹,今年地壇廟會參展單位共86家,比去年減少一半多,但總體參展面積與往年基本相同。“以前每個攤位約9平方米,而今年每個攤位面積均有增加,能達到15平方米到18平方米。”負責人說,雖然參展單位數量有所減少,但整體的經營面積并未縮減。
>>人物京城“風車王”
為廟會5天準備了一年
今年是京城“風車王”王國華第26次參加地壇廟會,和往年不同,此次參加地壇廟會,王國華不是通過競標的方式參加,而是作為“非遺傳承人”受邀參加,主辦方為他免去了近萬元的攤位費。
2016年地壇春節廟會,定向邀請的商家由兩類組成。一是公益類展位,邀請非遺、精品、老字號等公益展位商戶,體現廟會文化性、公益性,降低廟會的商業氛圍。二是配套服務類展位,由地壇公園負責對需要補充的配套服務商戶和廟會特色服務商戶進行定向邀請。
在地壇廟會上,賣風車的攤位有多個,但是“人氣”最旺的風車攤位是王國華的。高粱稈做骨架,各色彩紙裝飾起車輪,揮動起來,風車上的小鼓砰砰脆響。
“老板,這個風車多少錢?”
“我不管這事兒,我是干活的。”每當有顧客詢價,在攤位里忙活的老人都搖搖頭,將顧客支給站在外面的老伴兒和兒子,然后繼續手里的活計。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就是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風車王”王國華。
從第三屆地壇廟會開始,王國華和他的風車已經連續二十余年出現在地壇廟會上。王國華的風車只在廟會上賣。為了廟會這5天,王國華和家人要準備一年。春天做風車上的小鼓,夏天糊“輪兒”,秋天冬天搭風車的骨架。連糊風車輪的紙,都是由王國華親自染色。即使是這樣,在廟會啟幕之日,風車也尚未完成。
王國華的風車都是由他在現場組裝并調試的,給骨架裝上車輪,再給小鼓配上“鼓槌”,每組裝完成一個風車,王國華還要揮動幾下聽聽“鼓音”夠不夠“焦脆”。
初一那天,王國華早上7點來到廟會的攤位上,晚上8點回家,這一天,王國華一口水沒喝,一口飯沒吃,連一次廁所都沒去。
王國華說,作為手藝人,他有一個信念:做的東西,上要對得起祖宗,不能讓祖宗的東西變了味兒,不能糟蹋了祖宗的東西;中間要對得起顧客,風車是顧客花了錢請回家的;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厚道。
小小風車年俗講究多
“現在我們的民俗教育太淡漠。”王國華說,好多人逛廟會“買”風車,但其實并不了解風車的文化含義。風車是我國古老傳統的吉祥物,在古代有“吉祥輪”之稱。“春節請風車回家,更是要懷著敬畏之心去’請"。王國華說,春節的習俗中有“初二接財神”,而風車則是財神爺的“儀仗”。“雖然這種含義可能有少許迷信的成分,但是它總體的寓意還是美好的。”
王國華制作的風車,在車輪的色彩上也極其講究。在他的攤位前一看就會發現,所有風車的第一個輪,基本上都是紅色的,掛起來“一溜紅”,寓意“洪福天降”,而最后一個輪,基本使用淺黃或者杏黃,寓意“福地生金”。
在風車售賣時,過去也有更多“花樣”。賣風車的要對顧客說吉祥話,而且要“看腦瓜兒,下茶葉”。“也就是看什么人,說什么話。”王國華說,比如來了一對兒新婚小夫妻,說上一句“初二回娘家,進門道吉祥,富貴準跟來”,再遞上一支風車,這樣肯定會賣得出去。
祖孫三代人人會做風車
王國華今年69歲,他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時,賣風車人還特別多,但自從廟會開始招商,廟會上銷售傳統風車的攤位就明顯少了許多。他們這一代以及再早的風車手藝人隨著年歲的增長,眼睛、體力都退化,加上原材料臟、場地要求、費時費力等原因,絕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制作風車。現在,在地壇廟會上售賣的風車中,像王國華這樣的傳統風車已經鳳毛麟角,在賣的大多數都是塑料風車。
提起傳統風車的未來,王國華說,傳統風車絕不會消亡。他說,各民族各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北京也有北京的特色,而風車正是北京文化的一個特色符號,是一個廟會文化的符號,是年文化的符號。
“我也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爭取把它做得更好、更完善一些,但是它的千般變化、萬般變化,還是不能脫離民俗,脫離傳統”。為了讓孩子們愛上風車,王國華經常進入校園,教孩子們制作風車,并講述風車里的民俗文化。
王國華是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技藝的家傳方面,王國華對家里人的要求是,“你可以不用它作為職業,但不可以不會,因為你生在這個家庭里,耳濡目染也好,受這個影響也罷,天天見這個,你應該會這個。”現在,除了王國華和老伴在做風車外,三個子女也都會做,春節前都會幫忙趕制風車,孫子孫女有時間也會來二老家幫忙。
據了解,王國華早年跟隨母親制售風車,為提高技藝,后拜老藝人曹長山為師。1979年至今,他制售的風車遍及京城,人送外號“風車王”。
龍潭廟會
2.5萬個燈籠點“靚”廟會
據龍潭廟會組委會介紹,這次全園特意人工插花1.6萬余朵,懸掛紅燈籠2.5萬余個,真正點亮了一臺火紅的廟會。
龍潭廟會西北門裝飾為“盛世亨通”,配合喜慶的大紅燈籠,烘托出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盛世景象;西門“福氣祥和”的主題裝飾,以春節傳統的紅色為主體背景色,運用大量的祥云、福字等傳統素材,烘托出了喜慶祥和、福氣多多的節日氣氛。
不僅如此,龍潭公園西側的月亮灣景區還搭建了兩個直徑為5.3米的巨型紅燈籠。每個巨型燈籠都由1000余個小燈籠組成,氣勢龐大之余,營造出“紅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氛。
與逛其他廟會不同,游客在龍潭廟會還能享受到冰雪盛宴。龍潭廟會專門推出了冰雪特色活動——冰雪文化節,開展了雪山沖浪、雪上飛碟、雪地坦克、雪橇樂園、極速滑車、冰上爬犁、雪地戰車、充氣城堡、兒童挖掘機、北極5D體驗、雪地悠波球、雪地大力士、冰上碰碰車、冰上自行車等各種形式的冰雪活動,把冬季特有的娛樂項目、體育運動項目、觀賞性項目、冬奧體驗項目等匯集在一起,為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暢玩冰雪世界的樂園,感受冰雪活動帶來的速度與激情。
在龍潭廟會,無償獻血奉獻愛心成為一道嶄新的風景線。在龍潭廟會的獻血車上,僅大年初一當天,廟會獻血點就接受了161單位(每單位200毫升)、總量高達32200毫升的無償獻血量,同比增長了近一倍;大年初二的采血量也有160單位,今年前兩天的采血量創下歷年來的最高值。
廠甸廟會
民俗與高雅藝術交替上演
猴年春節,廠甸廟會首次與北京知名演出團體合作推出天橋雜技、京劇猴戲等精品節目,把高雅藝術和老北京民俗文化融匯在一起。
繼大年初一廠甸廟會開幕式上,一出“鬧天宮”揭開2016年精品演藝的大幕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五,京昆文化藝術團、北京雜技團、北京皮影劇團、老北京叫賣藝術團等文化團體聯袂上演北京傳統演藝節目的精品選段,包括北京曲藝、天橋雜技抖空竹、吆喝連臺、皮影等,為北京市民獻上連臺好戲。廠甸廟會期間,更有“精彩北京人”的社區文藝團體傾情演出,北京各城區社區競相通過節目表現出春節的熱鬧勁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年的廠甸廟會,文市區仍然免費,民俗區陶然亭公園保持正常票價2元。而為確保廟會順利進行,陶然亭公園周邊將在春節期間采取交通限流措施,在高峰期間會采取限制入園的措施,提醒市民們合理安排出行時間,錯峰游園,文明逛廟會。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趙鵬文靜
>>數據
昨天是“春節”假日第三天,風和日麗。與去年同期風雪氣候相比,今年游客出行熱情高漲,各景區接待游客人數大幅上升。數據顯示,昨天全市重點監測的130家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53.13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3.99%。其中,城市公園型景區接待61.06萬人,增長96.41%;現代娛樂型景區接待21萬人,同比增長122.33%;歷史文化觀光型景區接待41.20萬人,同比增長28.01%;自然山水型景區接待4.54萬人,同比增長136.57%;農業觀光型景區接待1.26萬人,同比增長92.32%。11家市屬公園共接待購票入園游人21.47萬人次,接待總游人量35.56萬人次,同比增加79.32%。其中本市游客19.72萬人次,同比增加53.7%;外埠游客15.03萬人次,同比增加127.04%;外賓0.81萬人次,同比增加113.16%。京華時報記者田虎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