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萍)“我16年沒在家里踏踏實實地吃過一頓年夜飯了。”除夕是舉家團圓守歲的日子,而對于永外街道辦事處干部劉建玲來說,今天反而比平時更忙:“轄區(qū)里的單位,尤其是建筑工地,必須一家家囑咐、檢查,還得到平房集中的地方,犄角旮旯都不能放過。”到了家家戶戶看春晚、吃年夜飯的時候,包括劉建玲在內(nèi)的400多名社區(qū)干部,則帶著自制的“塑料瓶滅火器”全員上崗。
昨天不到10點,記者在沙子口附近的華龍美晟二期工地上見到了戴著社區(qū)志愿者紅袖標的劉建玲。“師傅,您節(jié)日期間一定和其他值班的同志多費費心,咱這兒是禁放點,千萬要遵守規(guī)定啊!另外有什么事情一定及時和居委會聯(lián)系”。值班員笑著告訴記者,這幾天,劉建玲幾乎天天都要來一趟,每天都會叮囑他一遍。“您別嫌我啰嗦,我這幾天天天得來!”劉建玲邊說邊檢查著值班室門口整齊碼放的滅火器。
就這樣一家家地叮囑、檢查,劉建玲走訪完轄區(qū)內(nèi)的7家單位,回到社區(qū)居委會時已經(jīng)快中午12點了。劉建玲告訴記者,算上今年,自己已經(jīng)16年沒在家過大年三十了。每年機關單位的干部都要下到社區(qū)值守,自家的年夜飯劉建玲都得提前兩天就做好,家里人除夕吃的時候,把各種燉魚、燉肉一熱,“真成了‘回鍋肉’了。”劉建玲的這句“玩笑話”中帶著對家人的愧疚:“這么多年,我習慣了,家里人也習慣了。”
匆匆吃完午飯,劉建玲再次出發(fā)。她說,永外街道的平房區(qū)多,很多居民都愛在自家院里、小廚房旁邊堆東西。“冬天天干物燥,一個火星兒濺上都很危險。”這些天,劉建玲就和同事一起,一家家一戶戶地檢查平房院落的犄角旮旯是不是還堆放著可燃物,發(fā)現(xiàn)房頂上有枯枝落葉的,就要求房主必須清理干凈。社區(qū)微型消防車也會在除夕下午上崗作業(yè),對綠地進行濕化阻燃。
“除夕晚上7點,咱們準時到崗,記著一定帶上礦泉水瓶。”昨天臨近下班時,劉建玲還不忘再次叮囑同事。記者了解到,今天晚上,街道141名干部和300名社區(qū)干部將全員上崗,大家人手一個自制的“塑料瓶滅火器”,見到還有火苗的煙花爆竹殘屑都要澆滅消除隱患。“我們居委會都是中午把餃子包好了,等燃放高峰過去之后,大概夜里1點所有人都回來了,大家伙一塊兒吃餃子。雖然晚了點,但是心里踏實”。
通訊員 辛樺/攝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