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農民的年貨清單逐漸滲透到吃、住、用、玩等領域,服裝占比逐年降低,消費結構走向成熟。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阿里巴巴發布首份《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透露了上述信息。
阿里年貨節(1月17日~21日)的數據顯示,5天時間賣出超過21億件商品,相當于每個國人購買1.5件年貨。覆蓋全國農村的12000多個村淘點,銷量比平時增長331%,平均每筆訂單為262元。
服裝是電子商務的核心品類,也是農村消費者置辦年貨的重點品類。食品是農村地區消費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農村地區網購的食品、食材類商品的占比越來越高。通過電商,農村消費者可以買到大量線下難以獲得的食材。
網購年貨的農村人群結構呈現“三高一低”的特征:年輕人、老年人、男性占比高,中青年消費者占比低,尤其是19~22歲的年輕人群,占比遠超城市,“95后”成農村網購代言人。
相對于城市里的年輕人,農村95后在吃穿方面的花費較少,他們更青睞電器,特別是大家電。大家電中的電視、洗衣機在農村已經很普及,借購置年貨的機會,空調、冰箱成家電下鄉的新動力。
大量從三四線地區來到一二級城市打工的農民工,過年回家,更喜歡為家里添置大件商品。電商更可以幫他們將這些商品直接快遞到家。
電子商務在農村和城市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條快速通道,網購土特產年貨成為城市消費者的新選擇。特色土貨中,食品占絕大部分份額,零食堅果和茶飲酒類是最受歡迎的土年貨,土貨的大量進城讓城市消費者吃到更正宗的土貨年味。
在最熱銷的十大土特產年貨中,牛肉干超過棗類名列榜首。茶葉之中,金駿眉、鐵觀音和普洱分列三、四和第六。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