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熠
[投中集團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醫療健康領域VC/PE融資市場交易規模連續4年增長,2015年融資規模3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并購市場全年宣布的交易規模247.3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0.87%,完成交易規模118.48億美元、上漲近14.71%。]
[2015年醫療健康領域最大規模的并購案,為南京新百(600682.SH)11.70億美元收購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65%股權。]
在“互聯網+”和市場的共同助推下,互聯網醫療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資本盛宴:一二級市場聯動、股權投資與并購重組持續井噴、明星牛股輩出、市值與估值增長驚人,似乎加上互聯網概念的醫療直指了現實中看病難的問題。
然而,資本驅動的熱潮和高業績的對賭,引發了市場對互聯網醫療泡沫化的擔憂。多名醫療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滲透和改變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整體仍處于發展初期,商業模式、企業成長性仍待進一步驗證。
股權投資的瘋狂
互聯網醫療板塊的崛起,始于互聯網模式向醫療服務行業的滲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醫療服務行業曾經封閉、壟斷的模式,也為“外來者”打開了進場的入口,伴隨這場熱潮的推進,互聯網醫療成了資本市場不折不扣的“新貴”。
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最為洶涌。投中集團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醫療健康領域VC/PE融資市場交易規模連續4年增長,2015年融資規模3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并購市場全年宣布的交易規模247.3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40.87%,完成交易規模118.48億美元、上漲近14.71%。
在一級市場跑馬圈地頻發之時,二級市場并購的熱情迅猛高漲。投中集團的報告認為,2015年醫療健康并購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已掀起并購狂潮,從重大并購案例來看,非醫療健康行業上市公司正開足火力、加緊布局,通過全資收購或控股實現全方位布局。
報告統計顯示,2015年醫療健康領域最大規模的并購案,當為南京新百(600682.SH)11.70億美元收購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65%股權。緊隨其后的是九九久(002411.SZ)11.32億美元收購陜西必康制藥100%股權。此外,去年該領域還有九芝堂(000989.SZ)10.51億美元收購牡丹江友搏藥業、黃海機械(002680.SZ)8.87億美元收購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華潤雙鶴(600062.SH)5.71億美元收購華潤賽科藥業等,交易規模居于行業前列。
互聯網醫療的崛起,不僅撬動了產業的新發展模式,也讓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板塊投資的邏輯發生了變化。
“醫藥股早就不只具備防御性,從2013年開始已呈現較強的進攻性。”國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認為,醫藥股進攻的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從傳統的追尋成長股的邏輯,已經逐步擴散到追逐主題熱點、事件驅動和邊際改善等類型上。
“A股結構性高估值體系使得上市公司具備了收購能力,收購帶來上市公司估值的進一步提升,估值提升則繼續促進上市公司提升研發投入的規模,形成資本與實業的正反饋。”上述分析師稱。
商業模式持續性待考
上市公司對新邏輯的踐行早已輕車熟路。近兩年來,醫藥板塊上市公司、向醫藥板塊跨界轉型的企業都紛紛啟動外延式并購,在業務板塊擴圍的同時,市值規模與估值均快速膨脹。
以衛寧軟件為例,從2013年起并購整合了互聯網大健康領域的十多家標的,引發資金追捧。在此前接受機構調研時公司高管直言,通過并購整合可以快速提高用戶數量、市場占有率等。今年1月,衛寧軟件更名為衛寧健康,三年期間,衛寧軟件的市值從不足80億元,增長到目前逾150億元的規模,市盈率更從78倍直接飆升至218倍。
從語音社交軟件搖身轉做互聯網醫療的朗瑪信息亦是如此。朗瑪信息從2014年起轉型互聯網醫療,同年以6.5億元并購廣州啟生信息,將后者旗下39健康網納入業務板塊當年;當年11月,朗瑪信息公布擬控股貴陽第六人民醫院。去年瘋牛行情中,該股最高沖至288元/股的歷史高點,在2012年2月上市后的4年間,朗瑪信息的總市值由當初的12億元暴漲至當前的124億元。
快速持續的外延并購、標的資產的陸續并表,讓這場資本盛宴看上去“名副其實”。多家互聯網醫療概念股三季報及年報預告顯示,受此前重大資產重組并表影響,業績同比增長。以朗瑪信息為例,公司2013年、2014年主業增長承壓,凈利潤已同比連續下滑,但在2015年起合并啟生信息的收入后,當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近1.5倍,業績“突飛猛進”。
但并購而來的業績增長,并不能讓市場無憂,泡沫與隱患更悄然聚集。
有券商分析師強調,快速并購過程中的隱患不容忽視,包括標的資產發展的可持續性、與原有業務和團隊的整合進度、創新業務的真正投產情況等,其中并購標的業績增速能否保持,尤其是在業績對賭期后是否持續盈利都是其關注的重點。
更重要的是,國內互聯網醫療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互聯網模式對于傳統醫療產業的滲透程度仍有空間,但同時也需要等待醫改政策的明朗和推進。多種細分業務如互聯醫療服務整合平臺等,當前燒錢比拼與流量爭奪異常激烈,商業模式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驗證。
一名計算機板塊分析師認為,近年來板塊內多只個股在硬件設備主業之上,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完成互聯網醫療的轉型,實現業績和規模的突飛猛進,但同時也改變了自身的投資邏輯,緊跟熱點的短炒資金成為主導,泡沫化開始出現。
“目前更多互聯網醫療公司還在投入期,利潤及增速短期仍難保證,但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改變和支撐是長期的,這是大勢所趨。”上述計算機分析師還表示,真正擁有足以卡位的資源,并符合市場剛需的行業龍頭,將在大浪淘沙中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