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然(公眾號:智東西)
歲末年初,不少人都在盤點國內智能行業的投融資情況。不過,這并不能完全概括國內科技巨頭們在智能領域布下的龐大棋局——實際上,一些來自海外的科技初創已經在過去的兩年中被納入到了BAT們的口袋里。
今日,智東西便來盤點一下其中的代表標的,來看看這些國內大佬們究竟盯上了海外哪些領域的創業者。而從中以管窺豹,我們或許也能看出一些新的投資動向,和2016年乃至2017年技術的趨勢和資本的風向。
騰訊
1. Scaled Interface
Scaled Interface由兩個谷歌前員工成立,致力于為app第三方開發人員提供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工具。騰訊在首輪投資了500萬美元。2014年11月,Khosla Ventures投資了800萬美元。
2. AltspaceVR
用戶可以在這家美國的虛擬人生網站上的虛擬空間分享任何內容。騰訊與Google Ventures等一起在首輪投資了520萬美元。
3. Scanadu
Scanadu是美國加州的初創公司,致力于制作一種小型診斷儀器,面向普通消費市場。其目標是提供多種檢測功能,不過目前僅專注于尿液分析。在美國,其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此次B輪融資3500萬美元,復星領投,其他投資方有寬帶資本、通環創業投資等。
阿里巴巴
1. Peel
Peel是一家電視遙控器應用開發商,其主要應用產品的Android版本被預裝在三星和HTC的多款手機和平板電腦中,通過紅外技術支持多款電視機、有線電視機頂盒和多媒體機頂盒。Peel未來將會開發通用的遙控器應用,可以實現對電視機,空調和燈具等家用電器的遙控。阿里巴巴在2013年向美國電視智能遙控器公司Peel投資500萬美元后,又在2014年10月追加了5000萬美元投資。
2. ThetaRay
ThetaRay是一家提供監測組織機構異常數據軟件的網絡安全服務提供商,主要負責保護企業重要基礎架構和金融機構數據,總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
ThetaRay主攻監測和防范高級持續威脅,能在幾分鐘內防范“零日漏洞攻擊(zero-day attacks)”——一種利用服務商未知安全漏洞進行的網絡攻擊。其產品可以監測到一些其他防御產品無法監測到的問題,達到較高的檢測準確率,并實現不到1%的單位數假陽性率。
12月初,ThetaRay宣布最新一筆2000萬美元投資已經到位,領投方阿里巴巴投資了500萬美元,PwC和其他一些風投公司也參與了投資。
3. Visualead
Visualead的目標是通過移動創新,實現品牌商和消費者之間的更好交互。通過Visualead開發的二維碼專利技術(目前正在專利申請階段)和移動市場營銷O2O平臺,可以幫助實現商戶在線上和線下與更多消費者的接觸,并同時為他們提供有趣、高效的移動體驗。其總部位于以色列。
2015年5月,Visualead獲得了阿里巴巴投資,據悉投資金額大約在500-1000萬美元之間。
4. Pepper
2015年7月5日,日本軟銀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及富士康科技集團共同宣布達成協議,阿里與富士康將分別向軟銀旗下的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簡稱“SBRH”)注資145億日元(約合1.18億美元)。完成注資后,阿里及富士康將分別持有SBRH20%的股份,軟銀持有60%的股份。SBRH主營為機器人業務,由軟銀間接控股。
百度
1.IndoorAtlas
2014年9月,百度對室內導航創業公司IndoorAtlas投資1000萬美元,以拓展購物中心和建筑物內的地圖服務。IndoorAtlas來自芬蘭,核心技術為“室內GPS”,可幫助購物者使用手機在室內進行導航以找到心儀產品。
2. Pixellot
Pixellot是以色列的視頻技術捕捉公司,其開發了一種無人攝像機系統,能夠覆蓋進行體育比賽的整個運動場館,并為專業廣播公司和業余愛好者自動制作視頻。2014年12月,百度對Pixellot投資300萬美元。
3. CloudFlare
2015年9月中旬,百度與CloudFlare達成合作,國外網站可以通過百度使用CloudFlare的服務,以提升中國用戶的訪問速度。
通過這一合作,CloudFlare的節點數量將從45個增加至62個,增加的17個新節點是位于中國國內、由百度運營的數據中心。
其他國內互聯網公司
1. 京東、小米:Misfit
2014年12月,京東、小米投資了美國可穿戴設備公司Misfit。Misfit以其行動追蹤設備Shine而聞名。其總部位于美國加州。
2.奇虎360:EyeVerify
EyeVerify 是美國的一家利用專利生物技術,幫助移動設備減少或避免使用密碼進行安全驗證的科技公司。2014年7月,奇虎360投資EyeVerify。
3. 樂視:Faraday Future
法拉第未來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司,宣稱其正在研發的電動車將于兩年后下線,產品對標特斯拉。2015年11月5日,法拉第未來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建廠,其背后的投資人后被證實為樂視CEO賈躍亭。2016年1月5日,二者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推出了首款超級概念車FF ZERO1。
4. 小米:納恩博(Ninebot)
納恩博(Ninebot)在2013年通過眾籌的方式成立,現在其產品銷往全球50個國家,擁有200家體驗店。公司網站顯示,其產品有來自全球的研發、銷售以及服務支持。納恩博已經相繼推出WindRunner(風行者)系列、Ninebot九號系列、Ninebot One系列產品。Segway是美國個人電動交通設備提供商。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智能自動平衡的交通工具。
2015年4月15日,納恩博正式宣布,已經完成對美國自平衡車開創者Segway(賽格威)的全資收購。另外,小米當天下午舉行發布會,公開宣布小米聯合順為、紅杉、華山向納恩博投資8000萬美金。
投資人怎么看?
實際上,上述羅列的也許只是國內科技巨頭在智能領域海外投資的冰山一角,但在這之中我們已能看出一些現象。
為此,智東西也問及了部分專注于智能行業的投資人,來看下他們的看法:
曾經的智能行業創業者、現為投資人的張海春認為,之所以BAT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大公司傾向于投資海外的智能行業初創公司,是因為從技術和價格來看,海外的智能行業初創公司更有優勢:一方面,海外初創公司的技術普遍優于國內;另一方面,他們對投資人給出的價格也比較合理,比國內性價比要高。
而在洪泰基金投資經理王聰佶看來,海外是智能行業相關技術的發源地,是獲得國內互聯網大佬青睞的原因之一。另外,相比較國內普通量級的公司,國內互聯網大佬有著將海外智能行業初創公司對接國內市場的渠道,在同等的條件下, 投資海外的智能行業初創公司,他們可以擁有對用戶和渠道的雙重控制,獲利會相對更高。
在上文提到的眾多投資中,張海春和王聰佶都認為以BAT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大公司的投資有的并非與本身業務有著強關聯,而是為了順勢而為,而這也得到了投資界的一些正面反饋——京東投資部的一位資深人士則認為BAT為代表的國內互聯網大公司的投資大多同時考慮了戰略協同和業務相關的因素,這兩者相互關聯,并不好單分來說。
而對于國內互聯網巨頭今年向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向,王聰佶認為應該是在VR、AR和基于搜集人體信息的外延設備等方向,因為現有的可穿戴設備對人體信息的搜集還是比較有限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對用戶信息的搜集將更加的完全,也將對互聯網大佬意味著更大的價值。
張海春則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2016年VR、AR仍然會是持續火熱,但消費者和其背后的市場能否應勢爆發還說不準。來自京東投資部的資深人士則認為在VR、AR等領域,雖然已經有了Oculus這樣的領先者,但垂直行業如果做一些類似于動作捕捉的支持性技術的話,也仍然擁有發展機會。此外,他還表達了對行業大數據、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和物聯網的看好。
短期直觀地看,國內互聯網大佬對海外智能行業初創公司的青睞或許是一件壞事,但王聰佶認為從長期價值來看并不如此。
因為海外在這方面的技術水平確實更高,他們對海外的青睞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技術的流通,進而提高國內智能行業初創的整體素質,洗掉一些蜂擁而上混水摸魚的低端初創公司,改善盲目過熱的現狀。現在智能行業的某些領域涌入了一些混水摸魚的公司,長此以往不能給投資人帶來收益,將可能造成市場的混亂,而技術的流通將有利于避免此類情形的出現,促進市場的健康運行。
對于相同的問題,張海春表示國內智能行業現在的發展環境比較浮躁,雖然也有勤懇做事的創業者,但大多數還是被浮躁的環境所帶動,并且技術是需要時間來沉淀的,中國人喜歡扎堆,比較急功近利,技術在中國的土壤上并不能很好地生存,而且他對國內鼓勵創新的政策也并不贊成,因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在龐大的創業人群中,成功的只是少數,大多都淪為了炮灰。
結語
從實際的投資目錄和部分投資者的觀點來看,技術似乎是造成資本外投的主要原因,而以BAT為代表的國內科技大佬手中握有的龐大對接資源也是促使他們選擇投資海外的重要動力。
但毫無疑問的是,對國內初創企業的投資在數量上仍然占據著國內智能行業投資的主導地位,海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補充而存在的。但是,這些海外優秀資源的引入對于行業的“良性洗牌”仍然算是一個好事情——將資本留給那些真正腳踏實地在做技術的人,對于這個行業是正向的。
而在智能的大旗下,隨著國內科技巨頭們2014年、2015年在資本、技術布局上的基本成形,新的一輪競爭已悄然展開。很難說,這不會改變當前看似“堅固”的互聯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