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5年私募融資激增,幫助科技創業公司避開了令人失望的IPO市場。而2016年,它們也許避不開了,更加困難的融資環境和寒冷的IPO市場將會給它們帶來挑戰。
多家去年IPO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沒能達到上市前的估值水平,另外有些公司已經跌破發行價,給獨角獸們(估值達10億美元的私有創業公司)帶來一陣寒意。
近幾個月,由于擔憂IPO不再能夠帶來高額回報,大型投資者紛紛停止參與私有公司的融資,同時減記了所投資的私有創業公司的資產。
今年,對于有融資需要的創業公司來說,更加困難的融資環境會加大它們避開IPO市場的難度,它們可能將不得不上市。在投資者和銀行家看來,那些IPO也可能會遭到冷遇。
高盛TMT權益資本市場負責人大衛·路德維格(David Ludwig)指出,“整個2015年,我們顯然感覺到了投資情緒的轉變,這不僅僅對公開市場的估值造成影響,還讓私募融資變得更加困難。估值停留在當前水平的時間越長,公司和股東就會越意識到這種環境已經成為新常態。”
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在美國上市的科技和互聯網類公司共計融資95億美元,較2014年的408億美元大幅下滑。該領域的IPO數量也下降了一半多,從62宗下降至29宗。
與此同時,投資者普遍撤出IPO市場,將資金從新上市公司轉移到更加知名的大公司。
IPO表現讓人失望
這些情況致使部分創業公司的IPO表現讓人失望。云存儲公司Box和移動支付公司Square的IPO發行價均低于它們2014年在私有市場獲得的估值。手工藝品網站Etsy、閃存公司Pure Storage等公司的IPO發行價高于最后一輪融資時的估值,但它們的股價沒多久便跌破發行價。
2015年,只有7家估值達10億美元的私有創業公司上市。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數據顯示,目前估值達10億美元或以上的私有創業公司超過140家,它們的合計估值超過5100億美元。
巴克萊科技權益資本市場主管威廉·鮑默爾(William Bowmer)表示,“我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看到過這么多潛在的IPO公司。從供應角度來看這是好事,唯一的問題在于它們能否有序地進入公開市場。”
去年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的股價表現也明顯不如較老的、相對知名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
自金融危機以來,對投資者來說,創業公司一直是為數不多的穩定增長來源之一。但在2015年,體量最大的一些互聯網公司(Facebook、亞馬遜、Netflix和谷歌)的股價平均上漲了82%,因而吸引走了部分原本可能涌向IPO的投資基金。
相比之下,新上市的科技與互聯網類公司在2015年的股價漲幅只有1%,較2014年的29%大幅下降。
投資者也對曾經十分火爆的軟件IPO(如FireEye、Workday和Twitter)的回報感到失望,它們的股價去年均呈現下降。
估值下降會讓創業公司的日子不好過。降低估值展開新融資,意味著它們的諸多投資者會蒙受損失。同時,它也會讓部分員工期權變得毫無價值,削弱了創業公司留住優秀人才的能力。
不過,IPO能帶來私募融資無法帶來的一些好處。IPO可給創業公司帶來所需要的營銷推廣效應,可提高它們的信譽度。另外,IPO也可給它們帶來一項富有價值的資產——流通股。它們可以利用股份來展開收購或者招攬新的人才。
對于2015年推遲IPO的創業公司來說,它們又有了一年的上市準備時間,通過謀求增長和專注于盈利性,它們或許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投資。
不過,最大型、最有價值的幾家創業公司,比如Uber、Airbnb和Snapchat,預計至少要到2017年才會上市,除非市場意外走強。(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