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產手機,內核的改進和發展非常依賴谷歌的更新迭代情況,而外延的設計體驗都大同小異,缺乏自己的特點,從安全性和穩定性及性能來看也不是很好。
本報記者 梁文艷報道
在說到國產手機系統這個問題上,星圖數據CEO谷熠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感嘆:“從全國手機的銷售狀況來看,手機操作系統主要由android,IOS為主,以及一小部分windows手機。而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系統都是在Android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本質上都是Android系統。系統安全,操作性能,用戶體驗上都存在很多問題。”
不過,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正在尋求制造自己的安全智能手機。值得一提的是,該外媒所說的安全智能手機,也就是指手機操作系統以及芯片等核心零部件。
手機操作系統 美國占據統治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手機產業也已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世界上有70%的手機來自中國。這一數字也表明了,在中國,手機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銷售國。
在今年的雙“11“,京東與天貓的數據顯示,手機產品兩大平臺累計銷售了將近600萬臺,打破了去年的紀錄。
雖然,我國手機是制造銷售大國。然而,在手機操作系統上,我國制造企業在這一核心技術領域上顯然并沒有多大的突破。
手機操作系統,被業內稱之為“快速運轉的金鑰匙”,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當前,我國手機系統android與IOS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
早在2013年,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移動互聯網白皮書中》(下稱白皮書)針對目前國內移動操作系統占有率的分析中指出,目前,我國移動操作系統的格局中Android已經顯現出了絕對的優勢。截至去年年底,Android已經占到增量市場的86.4%,其他操作系統中,Symbian僅剩2%,蘋果iOS占到了8.6%,WindowsPhone占到了1.2%,而國內的自主操作系統的市場占有率均低于1%。
該白皮書還特別指出,盡管國內廠商也在去年都把手機操作系統作為公司重要的戰略之一,但構建我國移動智能操作系統及生態體系的挑戰仍然突出。我國移動操作系統研發對Android存在嚴重的路徑依賴。我國企業的手機系統普遍在Android基礎上進行深度優化與開發。
白皮書還表示,Android系統當前雖然保持開源,但其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了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我國操作系統研發企業時刻面臨著谷歌的商業歧視,如延遲代碼共享時間,通過商業協議制約終端企業等。
谷熠告訴記者,目前國產手機,幾乎一流或者熱賣的品牌都有自己以Android為基礎改良而來的操作系統,這也是一個必然的路徑,內核的改進和發展非常依賴谷歌的更新迭代情況,而外延的設計體驗都大同小異,缺乏自己的特點,從安全性和穩定性及性能來看也不是很好,長期處于“換湯不換藥”的狀態。
“和蘋果谷歌相比,中國手機目前的短板在于操作系統,依賴于谷歌開發的android系統除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外”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15中國手機創新周暨中國手機設計與創客創新大賽”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倪光南說,從目前來看,中國手機最薄弱的環節是手機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引領了一個生態系統,從核心技術來講,CPU操作系統比較重要,不管怎么發展,目前的地位沒有變,其中,芯片系統是以操作系統、CPU形成,中國應要有自主的操作系統和自主的CPU構建生態系統。
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占不足1%
白皮書指出,安卓系統到2012年第3季度在全球市場份額已高達72.4%,安卓手機在國產智能手機中已經占到了97.7%,國內自主操作系統市場份額未超過1%。
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基本上都是使用安卓,頂多是在安卓的基礎上做一些定制化的修改,如中國移動之前做的OMS、阿里云OS系統。目前,華為、阿里巴巴、百度等都把手機操作系統作為公司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我國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開發對安卓系統存在嚴重路徑依賴,效果并不明顯。
白皮書表示,我國已具備了發展移動操作系統的良好產業基礎,為了盡快擺脫對安卓系統的“路徑依賴”,工信部力挺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對國產智能手機走向全球化是個極大的鼓勵。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銷售國,手機操作系統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具體原因是什么?“在于產業鏈上游創新能力不強,在產品設計、功能體驗上沒有足夠的競爭力,我國手機產業長期側重于硬件端、產業鏈中下游制造端,由于優質的手機操作系統的開發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本投入,且具有很大的風險。例如,諾基亞堅持自由操作系統而被市場淘汰。” 中商產業研究院科技研究員何愛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谷熠告訴記者,中國手機發展的迅速主要取決于手機硬件本身的技術壁壘幾乎已經被完全打破,長期以來的中國工廠都是以代工為發展,并沒有自身的品牌,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大量的國內企業采用代工模式,來發展手機,實際上并沒有為這個行業帶來真正的創新。
“蘋果系統的封閉,Android系統的免費及開放,為大量的手機廠商指定了唯一的快速發展路徑,而缺乏創新的動力和真正的技術洞見。組裝一套硬件,裝個Android系統,一款手機即可上市,廠商都在做品牌和生態,操作系統的創新和研發幾乎被完全忽略。”谷熠說。
自主研發何時“突圍”
據媒體報道,中興通訊發言人對外稱,在智能手機中,不可能只使用國產的硬件和軟件,但為了滿足政府機構的需求,該公司正嘗試盡可能多地使用國內供貨商的產品。
包括酷派集團有限公司和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其他中資手機制造商也在努力分得一杯羹,這些公司大力宣傳其今年推出的新手機中具有數據加密等安全功能。
谷熠認為,要實現安全和可控,新系統的研發是唯一的發展道路,必須做到封閉,關閉一切Android的開放接口,并且從APP入手,能夠形成自主的生態,才能夠持續發展。
“手機操作系統和PC操作系統的邏輯一樣,區別在于在不同的硬件環境下執行。中國從基礎的硬件就沒能做到自己的體系,所以屬于中國自己的操作系統從未出現過,所有的內核都是在unix和win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包括IOS和Android本質上都是從unix發展而來,使用別人的內核,無論外形做成什么樣都不能實現國產,只有研發自己的內核和硬件才能在未來實現操作系統國產化。”谷熠說。
綜觀上述業內人士的觀點,可以看出,對于手機,我國的制造企業缺乏的是核心技術、資金等。而這方面需要的是長期的積累與耐心。
何愛蓮也認為,發展國產手機操作系統,需要依托資本實力和技術實力比較強的企業主導開發投入,同時還要整合資源,將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廣泛適用于各種移動智能設備等產品;最重要的是需要同手機巨頭合作,嘗試運用到特色產品中。
倪光南近日公開表示,“Android系統也不是一開始就很完善,歷經了多次的升級,中國自主手機操作系統最少在2-3年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