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繼華(微信公眾號:北國騎士)
至少在江湖上看,e租寶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出事了,先是在“假新聞”開道,隨后就變成了真消息,再次證明了所謂謠言往往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的歷史斷言。
e租寶到底存在什么問題,至今還是一個謎,也許需要等待有關部門在調查取證完成后用法律說話,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e租寶翻身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此大動干戈,肯定是掌握了相當準確的消息和證據。
一年多以來,e租寶是國內風頭最勁的P2P企業,至少在表面上看,e租寶是P2P模式,雖然其并非傳統意義上我們理解的那種P2P(個人對個人),而現在來分析,e租寶最可能出事的地方就是自融,也就是P2P(個人對自己),簡單來說就是披著P2P外衣的非法集資。至于700億的資金都去了哪里,最終我們會知道。
e租寶的事情顯然會對中國蓬勃發展的P2P行業造成嚴重的沖擊,特別是沖擊投資者對各家P2P平臺的信心,整個行業將進入一段冰凍期。還有一種潛在的影響,因為在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游資融資套利資金,e租寶這個P2P的中樞突然鎖死,一定會讓很多套利者被套牢,由此帶來這些人資金鏈的斷裂,進而影響到其他平臺的資金流動。
這些年P2P行業的野蠻增長,一方面是資金膨脹,一方面也始終伴有跑路風險,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11月“跑路”的P2P平臺就達64家。但從總體上講,以前出事的P2P平臺規模有限,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并不太大,而e租寶作為央視黃金時間廣告的“可信”P2P品牌突然死亡,對整個社會產生的震撼顯而易見,而受害的投資者更是數以萬計。
很多人早就預言,P2P行業出大事是必然的事情,只是出在誰身上而已,那些很早投身P2P行業的大平臺這一年多來往往低調的很,也是在扎扎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坐等行業出事時度過行業冬天,而e租寶出事之后肯定將迎來P2P行業一輪大的整合兼并,優質的P2P平臺會更大更健康,小的風控能力差的平臺可能就此會大范圍的退出。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形式,P2P具有先天的各種優勢,也存在天生的弊病,但不管是優勢還是弊端,都只是任何一種金融工具正反兩面必然的存在。P2P平臺可以創造高收益,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投資人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財技能,也更需要有一顆平常心。
對于風險,監管部門早有預警。在2015年7月18日公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個體網絡借貸機構(P2P網絡借貸)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此后的司法部門也明確了對于P2P利率的分層管理認可標準,事實上限制了超高收益,也規避了一些大的陷阱的出現。
看P2P大風險大小還需要考慮很多,比如平臺的背景厚薄,管理者的經驗和能力,投資標的大小、利率高低、時間長短等等。如果是簡單的看,投資者觀察一家P2P平臺是否正規,是否有可信度,就看其是否大包大攬的承諾保本保息,即便是通過所謂的擔保公司,也并不可靠,如果僅僅是簡單的備付金等就更加沒有保障。
據相關媒體的報道,e租寶出事后才發現其所謂的中信銀行存有11億備付金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即便有,對于700億的投資盤來講也是杯水車薪,甚至連利息都兌現不出來。
P2P平臺的投資本來就應該投資人承擔風險,平臺只是提供必要而全面的真實信息披露,投資者自己考慮風險來決定投資與否或多少,平臺根本沒有能力保底,一旦平臺保底,就很可能會出現一筆業務出問題而讓整個平臺倒掉的可能。現實中,提供高收益還提供保底的平臺,往往都存在嚴重的自融可能。
媒體報道,近日由銀監會牽頭制定的P2P管理辦法已處于內審階段,將于本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辦法將不對P2P公司設置注冊金門檻,也將不發牌照,要求P2P必須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同時明確,P2P將不得進行自融自保,不得直接或間接歸集資金,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不得向非實名用戶推介項目,不得進行虛假宣傳,不得發放貸款,不得將融資項目的期限進行拆分。這些雖均為業內默認的監管原則,但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之后,也就給P2P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P2P本身并不壞,掙錢也不是邪惡的事情,只是有些人利用這樣的平臺做起了邪惡的勾當。監管總是落后與創新,這已經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常態,經過這段的時間的教訓積累,我們應該已經快找到P2P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當然這條路上確實充滿了各種先烈。
e租寶倒了,未來還有會其他的P2P平臺會倒下,但P2P大旗不會倒,P2P作為一種新興的優質的健康的金融模式更不會倒下。老百姓更是沒有辦法,銀行的利率這么低,我們不把錢放到收益更高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還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