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到來,上市小貸公司正陸續交出2021年業績“成績單”。杭州市臨安區兆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兆豐小貸”)近日發布的2021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0.54萬元,同比下滑2.5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81.94萬元,同比下滑8.70%。
兆豐小貸是新三板上市小貸公司。據梳理,目前浙江共有7家上市小貸公司,目前已有4家披露2021年業績數據,整體呈現正增長趨勢。例如,浙江省小額貸款協會會長單位宏達小貸2021年凈利9055.8萬元,同比增長4.97%;港股上市的佐力小貸2021年權益股東應占利潤1.16億元,同比增加5.66%。在此背景下,兆豐小貸在轄內同業中的處境難免有些尷尬。
記者注意到,實際上,自2017年以來,兆豐小貸的營收、凈利潤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該公司盈利水平持續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就相關問題記者致函兆豐小貸,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四家浙江上市小貸公司中三家凈利潤上升
據梳理,目前仍正常上市的浙江小貸公司共有7家,分別是海寧宏達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臨安區兆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天臺縣銀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博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佐力科創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義烏市棒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寧鴻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來看,已披露業績數據的小貸公司盈利水平整體呈現正增長趨勢。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末,宏達小貸資產總計為12.47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6.91%;凈利潤9055.80萬元,同比增長4.97%。
鴻豐小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8903.77萬元,同比增長11.22%;凈利潤5050.36萬元,同比增長11.11%。
上述兩家公司均在新三板上市。另一家港股上市的佐力小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52億元,同比小幅增長0.21%;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5.66%。
行業人士指出,近年來,上市的小貸公司數量在銳減。以上市小貸公司聚集數量最多的新三板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7月30日全國首家小貸公司掛牌以來,累計有46家小貸公司掛牌新三板。而截至目前,僅有19家小貸公司仍在交易中。
上述上市小貸公司的生存現狀,也是地方性小貸公司數量銳減的縮影。據悉,面臨監管加壓,疊加新冠肺炎的影響,以小微企業及個體戶為主要對象的傳統小貸公司正在經受考驗。疫情以來,不少小貸公司因無法展業、貸后停滯等問題面臨倒閉,企業數量急劇減少。
數據顯示,2015年9月,全國小貸公司數量達到最高點8965家后,開始不斷縮水。2015年至2020年,全國小貸公司數量每年分別減少55家、237家、122家、418家、582家、433家。根據央行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453家。貸款余額9415億元,全年僅增加550億元。
其中,浙江省有小額貸款公司285家,在全國多個省份中處于中部位置,但貸款余額535.75億元,在全國排名第四位,處于頭部水平。行業人士指出,上述浙江上市小貸機構以地方性小貸為主,面向當地企業和個人用戶展業,在行業“洗牌”的大背景下,部分平臺業績仍實現正增長,說明相關機構找準了自身定位,走上了差異化發展的新路子。
兆豐小貸營收、凈利雙下滑趨勢延續
相比上述三家上市小貸公司業績報喜,兆豐小貸最新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持續多年的盈利水平下滑的趨勢去年仍未得到扭轉。
資料顯示,兆豐小貸成立于2008年12月,是浙江省臨安市首家試點小額貸款公司。該公司于2014年底啟動新三板掛牌籌備,2015年1月初獲省金融辦同意籌備新三板掛牌批復,歷時7個月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杭州首家掛牌新三板小貸公司。
上市后的第二年,兆豐小貸的營收、凈利潤雙雙實現近10%的增長。年報披露,截至2016年末,公司貨款余額34528.17萬元;2016年度,公司貸款利息收入5750.2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95.55%,比去年增長9.80%;實現凈利潤4015.39萬元,比去年增長9.30%。
不過,自2017年開始,兆豐小貸的盈利水平就開始連續下滑,2021年已是該公司業績下滑的第五個年頭。
2017年,兆豐小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降”,營收下滑5.34%至5696.38萬元,凈利潤下滑6.25%至3764.39萬元。在年報中,兆豐小貸解釋稱,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與網商銀行合作推出了新產品——“兆豐自助貸”。
據介紹,“手機自助貸業務”依據該公司依托螞蟻金服的技術支持,以芝麻信用、手機運營商、小貸行業征信等大數據為參考依據,結合線下調查,篩選出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客戶自助申請、后臺審批、自助放款和還款。2016年底,該公司與網商銀行簽訂合作協議,首先推出PC版,2017年初上線了手機版。
年報稱,報告期內“兆豐自助貸”產品以較低的貸款利率進行推廣嘗試,加大對小額農戶貸款的投放力度,使本期收取利息、手續費及傭金的現金較上期減少333.55萬元。
2018年年報中同樣提及兆豐小貸營收減少的原因和“兆豐自助貸”業務有關。財報稱,2018年兆豐小貸利息凈收入較上期減少454.96萬元,下降8.32%。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為積極擴展客戶,營銷新客戶,公司適度調低利率,2018年度綜合收息率13.82%,較上年同期降低1.43%:二是報告期內公司運用“兆豐自助貨”平臺,以較低的貨款利率,繼續加大對小額農戶貨款的投放力度。
不過,2019年以后,兆豐小貸年報中再未提及“兆豐自助貸”的任何信息。行業人士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兆豐小貸和網商銀行的合作結束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進行小額信貸業務互聯網化的嘗試時,相關資產的貸后管理等風控問題面臨挑戰。
記者注意到,兆豐小貸2021年年報發布至今,該公司已新增6條法律訴訟案件開庭公告,均為兆豐小貸和借款人的保證合同糾紛或借款合同糾紛,這些案件將于4月20日左右在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法院開庭。
今年1月份,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法院公布的(2021)浙0112民初3622號民事判決書顯示,兆豐小貸部分用戶逾期情況嚴重。裁判文書顯示,2017年9月25日,被告宋某某向兆豐小貸申請借款10萬元,并簽訂了保證借款合同,借款到期日為2018年3月23日。后因借款未還,被告宋某某又分別于2018年3月23日、2019年3月23日簽訂保證借款合同,借款最終到期日延為2019年9月20日。借款利息為月利率16.08‰,逾期則加計50%的罰息。
然而,后期借款人宋某某僅歸還了借款本金6000元,未按期歸還剩余借款,各擔保人也未履行擔保義務。兆豐小貸因此對其進行了司法催收,并主動向法院申請按照24%的標準收取逾期利息及罰息。
記者注意到,兆豐小貸去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增加。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0.54萬元,同比下滑2.56%。報告期內營業成本為849.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16.9萬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按貸款余額增加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21.18萬元,而上年同期因貸款余額減少,沖回信用減值損失86.73萬元,此項一提一沖共計影響營業成本207.91萬元。截至2021年末,兆豐小貸不良貸款1670.69萬元,同比上年的1522.69萬元增加了9.72%。(豐鳳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