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裁判文書網日前披露的一則刑事裁定書顯示,3人利用長沙銀行系統的漏洞,非法開設長沙銀行II類賬戶。其中一人伙同他人短時間內開設異常賬戶4萬多個,非法獲利16萬余元,3人均獲刑。
中國裁判文書網截圖
開設80個II類賬戶,獲利160元
根據刑事裁定書,被告人尚某等人經營安陽萬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軟公司”),被告人司某、劉某曾系萬軟公司雇員。
2019年2月間,尚某等人將內含公民身份證號碼、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內容及串碼、一個固定銀行卡號、Fiddler應用程序軟件提供給司某、劉某。
利用Fiddler應用程序軟件能夠攔截由長沙銀行服務器向長沙銀行APP發送的數據校驗結果、加掛銀行卡信息、審核狀態信息并加以修改的技術功能,使以相關公民身份提出的開設長沙銀行線上II類銀行賬戶(以下簡稱“II類戶”)的申請在缺少“視頻審核的業務流水號”“證件上傳成功”“生成的視頻流水號”等驗證環節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電子渠道開設長沙銀行II類戶。
所開設的長沙銀行II類戶雖不能正常使用,但可用以作為綁定賬戶開立具有辦理限額消費和繳費、限額向非綁定賬戶轉出資金等功能的他行III類戶。
其中劉某以此方法開設了80個長沙銀行II類賬戶,獲取錢款人民幣160元。
非法開卡售卡,15萬元分一半
2019年2月間,司某明知杜某(另案處理)欲以上述方法開設長沙銀行II類賬戶,仍向其提供Fiddier應用程序軟件并遠程演示申請開設方法,以此獲取錢款人民幣8萬元。
被告人司某、尚某、劉某被抓獲歸案后均如實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另查明,被告人司某與同案人杜某商議由杜某找人非法開長沙銀行的卡并負責出售卡,賺到的錢每人一半,被告人司某提供技術,杜某具體操作。
被告人司某與同案犯杜某通過銷售上述非法申請的長沙銀行電子賬戶共獲利15萬元左右。被告人司某分得約7.5萬元。
長沙銀行于2019年2月22日致長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的對偽冒開戶涉嫌犯罪行為依法請求查處。
3人獲刑
原判決認為,被告人司某違反國家規定,伙同他人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刪除、修改,后果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被告人尚某、劉某使用虛假的身份騙領信用卡,數量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被告人司某與同案犯杜某等人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司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
被告人尚某、劉某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尚某、劉某均起主要作用系主犯。
被告人司某、尚某、劉某均自愿認罪認罰,依法從寬處理。
被告人司某、尚某、劉某到案后如實供述其罪行,系坦白,依法可從輕處罰。
原審判決如下:
1被告人司某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2被告人尚某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宣告緩刑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3被告人劉某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宣告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4追繳被告人司某的違法所得人民幣7.5萬元,追繳被告人劉某的違法所得共計人民幣160元。
5扣押在案的被告人尚某的電腦等作案工具,予以沒收。
之后,上訴人司某提出上訴:
1.其與尚某的行為一樣,尚某不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司某也不構成該罪。
2.沒有和杜某共謀,不屬于共同犯罪。
3.帶領偵查機關抓捕了劉某,有立功表現,應減輕處罰。
長沙市人民檢察院認為:
1.上訴人司某與杜某商定,伙同他人,違反國家規定,利用長沙銀行系統的漏洞,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刪除、修改,短時間內開設異常賬戶4萬多個,非法獲利16萬余元,犯罪后果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原審被告人尚某、劉某等人行為目的在于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而這一目的又是通過使用抓包工具軟件對長沙銀行計算機系統進行攔截、數據修改的行為方式來實現,存在手段行為和目的行為的牽連,應擇一重罪進行處斷,原判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量刑并無不妥。
上訴人司某以原審被告人尚某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為由,辯稱自己不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其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裁定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