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高管變更依然是信托行業的關鍵詞之一。
日前,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于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鄭海帆任職資格的批復》,核準了鄭海帆中誠信托副總裁的任職資格。
同樣在7月,還有三家信托公司高管任職資格于同日獲批,分別是雪松國際信托副總裁陳健、中海信托副總裁張悅和愛建信托財務總監王成兵。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信托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正面臨發展趨于平緩、發展方式逐漸轉變的現狀,思路方面也會有較大調整。此外,對于部分信托公司來說,其核心高管同步調整或是戰略方向調整的前奏。
那么,信托行業正面臨哪些變化?
高管變更趨勢延續
年報信息顯示,2020年11月27日,經中誠信托第六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批準,張樹忠不再擔任中誠信托副董事長、總裁。2020年12月29日,因工作調動,秦嶺不再擔任中誠信托副總裁。
中誠信托成立于1995年11月,原名稱為“中煤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人民幣4億元(含1500萬美元);2001年9月,成為首家獲準重新登記的信托公司;2004年2月,完成增資擴股后,注冊資本金增加到12億元,名稱變更為“中誠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2007年7月,根據新頒布實施的《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其完成了重新登記,首批獲準直接換發金融許可證,名稱變更為“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10月,中誠信托完成增資擴股后,注冊資本金增加到24.57億元。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以監管發布相關信息的口徑為準,7月份還有三家信托公司高管任職資格于同日獲批,分別是雪松國際信托副總裁陳健、中海信托副總裁張悅和愛建信托財務總監王成兵。
此外,7月5日,昆侖信托發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董事長肖華先生由于工作調動原因,不再擔任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董事長。經2020年第四次臨時股東會會議和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決議,選舉王增業為公司董事、董事長。
昆侖信托已于2021年7月2日完成法人、董事長工商變更登記、備案。
變更原因較為多樣
自2021年以來,信托行業高管變動頻繁,而各家公司加速人事調整,或折射出行業轉型已步入深水區。
記者梳理銀保監會官網信息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十余家信托公司“換帥”(含董事長、總裁和總經理),分別為昆侖信托、東莞信托、渤海信托、華融信托、吉林信托、外貿信托、中海信托、光大信托、雪松信托、山東信托、金谷信托、民生信托、英大信托、北方信托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信托公司高管變更原因較為多樣,需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去分析,一般主要原因是所屬集團內部的調動和調整、已有高管退休后的正常補充、業績壓力后的更換、高管自身重新選擇等。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信托業轉型加速,是今年以來信托公司高管變動加劇的主要原因之一。嚴監管態勢下,加強風險管理、依法合規經營,成為越來越多信托公司的訴求。經營戰略的調整、產品創新、業務合規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高管的變動。
另有不愿具名的信托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對于部分信托公司來說,其核心高管同步調整或是戰略方向調整的前奏。
“信托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正面臨發展趨于平緩、發展方式逐漸轉變的現狀,思路方面也會有較大調整。”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業績分化較為明顯
業績方面,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指出,在不考慮凈利潤由負轉正和2年凈利潤均為負的情況下,2021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凈利潤增速呈現出顯著的分化局面。
“既有約23.21%的信托公司凈利潤下降幅度超過20%,也有約25%的信托公司凈利潤增長幅度超過30%,為非常明顯的兩頭占比較大的情況。”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員謝運博指出。
而綜合來看,從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這三大關鍵指標來看,均基本呈現“四六開”的行業分布特征。約有60%的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低于行業平均值,另外40%的信托公司經營指標高于行業平均值。
對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某北方地區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在行業業績呈現分化趨勢的同時,還需要注意業績具有的延遲性,部分項目可能是去年做的。在嚴監管的大形勢下,如果僅依靠傳統業務,信托公司的業績表現依然會面臨一定的壓力。
“不過,整體來看,在融資類業務大幅壓降、房地產業務持續受限的背景下,信托行業轉型已經逐見成效,標品業務進展順利,新業務得到市場的認可,對融資類業務的替代率也顯著提升。”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告訴記者。
中誠信托戰略研究部崔繼培指出,在現行的市場環境下,信托公司面臨的外部風險和監管壓力更大,因此信托公司在轉型發展的同時,也應考慮如何在外部支持減少的展業中節約資本消耗,應對資本壓力和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