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紅籌企業,一般是指注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
此前較長一段時間,紅籌企業在國內上市的限制較為嚴格;隨著科創板明確了允許符合規定的紅籌企業上市,紅籌企業的回A之路變得清晰。
那么,截至目前,A股共受理多少家紅籌企業的上市申請,它們又有著怎樣的特點?
九企獲受理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共受理了九家紅籌企業,且申報上市板塊均為科創板。它們分別是敏實集團、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百濟神州、吉利汽車、格科微、中芯國際、華潤微、九號公司-WD。其中,依圖科技和吉利汽車目前處于IPO終止審核狀態。
數據來源:同花順 IPO日報整理
從擬募集資金來看,多家公司的擬募集資金在100億元以內,擬募集資金在200億元及以上的公司有三家,它們分別為中芯國際、百濟神州、吉利汽車(IPO已終止)。其中,中芯國際作為已上市的紅籌企業,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為532.3億元,較擬募集資金總額超募了323.3億元。
IPO日報粗略計算,目前的7家紅籌企業共計募集資金983.55億元(未將已終止IPO的依圖科技和吉利汽車計算在內)。
從注冊地來看,九家公司的注冊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中國香港等地。
若按照科創主題劃分,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其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有五家。
記者還了解到,除依圖科技與吉利汽車兩家公司已終止IPO以外,其余企業均處于審核的不同階段,如敏實集團處于已受理階段、曠視科技處于已回復階段、百濟神州處于已審核通過階段,格科微獲證監會同意注冊,而中芯國際、華潤微、九號公司-WD已成功上市。
數據來源:同花順 IPO日報整理
會計事務所方面,大部分公司僅與一家事務所合作。其中,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共與三家公司合作;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與兩家公司有合作;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致同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均與一家公司合作。而中芯國際是唯一一家與兩家事務所合作的企業。
在保薦機構上,部分公司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僅有1家,而百濟神州與吉利汽車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有2家,格科微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有4家,與中芯國際合作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甚至高達6家。
紅籌回A
記者了解到,紅籌企業是注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境內主體為實現在境外上市,則需要搭建可變利益實體,即VIE架構。
簡單來說,VIE架構是將上市主體與經營主體從股權上分開,但仍通過協議方式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資本會先在開曼群島或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母公司,通過多層下設子公司,最后實現境外母公司控制境內實際的經營主體。近年來,這一模式成為幫助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的有效手段。
起初,計劃在A股上市的紅籌企業須先拆除紅籌架構,才能回歸A股,然而拆除過程較為繁瑣復雜,且VIE架構難以根除。
2018年6月,CDR相關配套制度陸續落地,此后紅籌企業可通過CDR登陸A股市場;到了2019年4月,科創板上市規則中對紅籌企業列出了特別規定,這意味著紅籌企業有望登陸科創板,實現在境內上市;緊接著,創業板注冊制相關規則中同樣指出允許符合規定的紅籌企業赴創業板上市。
以科創板為例,其《股票上市規則》中指出,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的尚未在境內上市的企業,申請科創板上市,市值及財務指標需至少滿足下列標準之一,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0億元;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
在目前的幾家紅籌企業中,其中,九號公司-WD系A股首家受理的紅籌企業;2020年2月,華潤微作為A股“紅籌第一股”在科創板上市,同年7月,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緊隨其后登陸科創板。近日,敏實集團遞交了上市申請,系A股最新受理的一家紅籌企業,同樣計劃赴科創板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A股市場允許紅籌企業上市,不僅省去了(這類企業原本)大量繁瑣的上市步驟,也為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一批高科技、硬科技等技術新興、前景光明的企業。
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IPO日報表示,“一些互聯網、高科技類的公司是以紅籌形式存在的,若(政策)不放開,這類企業回歸的成本太高,有些公司直接就回不來了,所以允許紅籌企業在A股上市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