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權益類ETF市場大擴容和基金公司積極布局相關產品,部分不具有先發優勢的ETF,通過低費率策略提升產品競爭力。
近日,匯添富、南方基金旗下的芯片ETF、科技100ETF等新發基金,設置了0.15%的管理費率,將芯片、科技行業的場內指數管理費降低到行業最低,投資者布局這些行業指數將增加更為低成本的投資標的。
應對“同賽道”競爭
31只新發ETF管理費低于0.5%
近日,匯添富、南方基金旗下的芯片ETF、科技100ETF等新基金發布發行公告,兩只產品都設置了“管理費0.15%+托管費0.05%”的費率結構,讓今年新發權益類ETF的管理費低于0.5%以下的產品數量也增至31只。其中,管理費設置為最低0.15%的產品數量達到17只,低費率產品數量繼續擴容。
而在2021年之前成立的四只芯片ETF,兩只科技100ETF產品中,皆采取了“管理費0.5%+托管費0.1%”的費率結構,這意味著布局市場較晚的新基金,將通過降費來吸引更多資金的關注。
針對這種現象,望京博格主筆鄭志勇表示,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在權益類ETF布局上,實施了低費率的策略。對于交易型的投資者而言,可能會選擇交易量較大、流動性好的產品;而對于長期配置型的投資者而言,可能會選擇低費率的產品。對于基金公司而言,通過權益類ETF的低費率可以吸引一部分長期投資者持有,逐漸做大規模,是適合布局相對較晚的產品使用的“彎道超車”的策略。
“但能否‘彎道超車’,還受制于產品規模、流動性、市場營銷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他說。
在鄭志勇看來,不論在芯片、科技還是首批9只雙創50ETF產品中,最終勝出的可能只有一、兩只產品,“同賽道”的股票ETF自然會面臨更為內卷的同質化競爭,作為競爭的關鍵性影響因素,產品費率是競爭中的重要指標,在同等規模和流動性的產品中,資金自然會傾向于買入費率較低的產品。
上海一位中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表示,隨著市場上品種和數量的增多,ETF基金已逐漸成為普通投資者投資指數基金的重要配置工具,考慮到其本身門檻和費率較低,且同質化愈發嚴重,新發權益類ETF降低費率,或更多出于借此趕超同類基金規模,降低投資者持有成本,提升產品自身競爭力的考慮。
但該負責人也表示,“個人認為不會引發價格戰”,相較普通主動權益類基金,ETF基金的費率本身較低,下降的空間有限。更為重要的是,費率僅是投資者選擇基金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其他諸如基金的流動性、運作時間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比如對于一些大資金,場內流通份額多、成交額大的基金流動性會更好,所以在費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流動性可能才是第一考慮。
在北京一位公募ETF基金經理看來,一般而言,實施低費率的權益類ETF產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尚處于ETF產品布局初期的基金公司,或管理規模偏小的產品,會傾向于以低費率吸引資金的關注,有利于拓展新的業務條線,做大產品規模;二是以機構持有人為主的ETF,也會因為持有人擁有較大的議價權,獲得較低的管理費率。
低費率ETF占比26%
未來降費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隨著ETF市場規模不斷擴容,同類型產品的激烈競爭,低費率的ETF產品數量也在快速擴容。
從權益類ETF產品整體費率結構來看,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全市場455只權益ETF中,實施0.5%管理費了的產品多達324只,在全市場占比超過70%;0.15%管理費率的產品64只,占比14.07%,是該類產品管理費率的第二大類型;少數基金還實施了0.2%-0.8%不等的管理費率,也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管理費率低于0.5%的低費率ETF數量,也從去年末的89只增至118只,在權益類ETF市場的數量占比為25.93%,超過了四分之一。
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隨著ETF產品同質化競爭的加劇和讓利投資者的行業趨勢,未來降低管理費是ETF市場化發展的大勢所趨。
“權益類ETF低費率將是市場化發展的大趨勢。”鄭志勇表示,由于權益類ETF產品的市場收益加上指數分紅,扣除費率之后,就是持有人的投資收益,低費率的產品相當于為投資者讓利,有利于提升投資者收益,也是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體現,并將提升產品競爭力,對基金公司搶奪客戶和市場都有一定優勢。
上述上海中型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表示,長遠來看,降費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降低費率等于減少了持有成本,其實是讓利給投資者,如同用相同的錢買到了更便宜的產品;另一方面,從ETF自身來說,費率越低,對指數追蹤的效果也越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上述北京公募ETF基金經理也認為,從長期角度來看,一是各家公募ETF管理規模在不斷擴大,公司對ETF產品的管理成本覆蓋程度也在提升;二是國內ETF激烈競爭的格局在不斷加劇,疊加境外部分資管機構實行了較低的管理費,降低管理費將是增加產品競爭力,讓利投資者的重要舉措之一。
但該公募ETF基金經理也坦言,“ETF市場大概率不會發生行業性的大降費,只是部分公司針對部分產品的超趕策略。”
在他看來,ETF是資源投入較大的行業,基金公司需要投入系統、人員、做市商、會計核算等成本,在國內ETF發展初期,如果公司管理規模不夠大,較低的管理費率實際上很難覆蓋運營成本,加之國內基金公司沒有ETF轉融通業務收入、顧問費收入等,這也導致ETF降低管理費不會成為全市場的普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