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豬肉不香了嗎?
7月9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壓欄肥豬集中出欄及消費需求季節性偏弱等因素影響,6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下降13.6%,同比下降36.5%。
中泰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近期表示,豬價止跌信號隱現,價格拐點臨近。數位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下一步豬肉降價的空間可能會逐步縮小,但近期內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在2022年春節前后,新的豬周期將啟動,屆時豬肉供應量可能會減少,豬肉價格將會再次上漲。
豬股6月持續收跌
A股早盤下挫后回升,最后微跌。農林牧漁板塊尾盤回升,但仍收跌。回顧6月行情,該板塊6月7日至6月21日連續10日收跌,累計跌幅近10%。
6月7日至6月21日連續收跌的還有豬肉概念指數,10日累計下跌11.68%。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就6月份而言,農林牧漁板塊成份區間跌幅(總市值加權平均)為4.45%,旗下細分領域林業成份區間跌幅為20%,畜禽養殖成份下跌2.44%。
年內行情來看,農林牧漁板塊成份下跌13.56%,畜禽養殖成份下跌5.72%,糧油加工、海洋捕撈均跌逾20%,而林業成份漲逾25%。隨著股價的持續下跌,板塊的最新市值較年初“縮水”嚴重。
就個股而言,36只豬肉概念股中,年內上漲的共計8只,牧原股份、海大集團漲幅均超過4%,最新市盈率(TTM)分別是9.85倍、42.01倍。而雙匯發展、溫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股票年內跌幅均大于20%。
在年初資金“抱團”浪潮中,大市值牧原股份股價“被寵上天”,一度攀升至92.09元/股,之后大幅回調,4月至5月行情以震蕩態勢為主,之后震蕩下挫,6月10日至6月22日持續8日收跌,期間累計下跌16.31%。之后略微反彈再下跌,今日收跌0.84%報56.7元。
豬價何時見底
豬周期下行何時結束?豬價見底了嗎?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記者分析,豬肉價格具有強周期特征,但豬價年內大幅下跌,當前已經跌破了不少豬企的成本。持續低于成本價格,會引發供需矛盾轉變,中長期不利于豬價平穩發展。
“豬肉股創新低,也是豬價走勢的先行指標,但在豬價跌破成本價后,估計會引發政策干預,穩定豬肉供需平衡。”郭施亮直言,對過度下跌的豬價會有短期修復需求,但中期價格很難發生根本性逆轉,豬企調整壓力仍然存在,可能要做好中期震蕩準備。
在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豬肉持續降價的原因主要是各大養殖企業的產能持續釋放,消費淡季到來以及進口沖擊等市場供求變化形勢逆轉所致。從目前各大豬企的養殖產能以及能繁母豬的數量、肉豬存欄與出欄、補欄態勢與消費市場走勢來看,接下來豬肉還有繼續降價的空間。但按照以往經驗來看,下一步豬肉降價的空間可能會逐步縮小,但近期內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豬周期就是豬肉供求關系疊加豬飼料供求關系產生的現象。尤其我國散戶養殖數量較為龐大,帶動整個豬肉供求和豬飼料供求的散戶型豬周期。
王赤坤進一步表示,豬周期的循環軌跡大致規律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一個豬周期2至3年。回顧來看,2019年豬肉高漲,行業新周期啟動,在2020年行業增加生豬養殖投入,生豬養殖的增加帶動生豬飼料的增長,進而帶動生豬及飼料行業的業績飛漲。生豬及飼料行業企業不同程度地分享到行業新周期紅利。
“2021年處于該輪豬周期的生豬供應增加階段,市場上豬肉價格下跌,生豬價格也隨之下降,豬肉和生豬價格下降會影響豬供應和養殖減少。”王赤坤預計,按照正常規律,2022年春節前后,新的豬周期將啟動,屆時周肉供應量可能會減少,豬肉價格將會再次上漲。
中泰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近期表示,止跌信號隱現,價格拐點臨近。豬價變化存在著典型的周期性特征,理論上其價格決定遵循“蛛網模型”,即當期價格決定需求,而前期價格決定當下供給。目前豬價正處于這一輪周期的底部區間。由于消費習慣基本穩定,因而居民對于豬肉需求的變化相對較為平緩,僅隨季節改變表現出較大波動。而供給端的調整需要考慮到育種時間,一般而言,一輪完整的育種過程大約需要一年半左右。育種時長決定了完整的豬周期大約需要三至四年左右的時間。回顧2006年以來我國的每一輪豬周期,主要都是受到供給因素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