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測算,如果將撥備覆蓋率降至120%,可騰出利潤空間7646億元,可支持5.35萬億元左右的信貸規模。
2月16日,有境外媒體關于“國務院正在考慮降低銀行壞賬撥備覆蓋率”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前經濟下行周期中,若“降低撥備覆蓋率”新政落定,將能成為繼摘掉銀行頭頂的存貸比“緊箍咒”之后,逆轉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激增與利潤增速下滑局面的又一把“亮劍”。
根據報道,有些大型銀行已經用120%的撥備覆蓋率做2016年預算。如果這一調整落實,這意味著目前銀監會規定的撥備覆蓋率將由150%降至120%。業內對這一消息看好,認為下調撥備覆蓋率要求有利于商業銀行在經濟下行周期實現利潤與風險的平衡,有利于為商業銀行“松綁”,將對銀行盈利能力具有正面影響。動態調整撥備覆蓋率符合宏觀審慎的監管政策要求,有利于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根據銀行人士的測算,如果將撥備覆蓋率降至120%,可騰出利潤空間7646億元,如果按照 70%的比例計入資本,可補充資本金5352億元,按10倍扛桿計算,可支持5.35萬元億左右的信貸規模。
下調撥備覆蓋率既必要又合理
2015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全面爆發,連續17個季度上升。2月15日銀監會發布最新商業銀行數據顯示,2015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44億元,較2014年末的8426億元新增4318億元,增幅達到51.25%。不良貸款率1.67%,同比上升0.42個百分點,環比三季度末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81.18%,較上季末下降9.6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不良貸款的加速暴露,尤為明顯的是給銀行帶來凈利潤增速疲乏。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末,商業銀行凈利潤15926億元,同比增幅僅有2.43%。
當前我國銀行業的撥備覆蓋率“紅線”設定為150%,即150%的撥備覆蓋率要求意味著當銀行出現1單位不良貸款時,商業銀行應該至少從利潤中計提 1.5單位撥備。在經濟下行周期,銀行承受著“不良”激增與利潤增速下滑的雙重考驗,不良貸款越多,從利潤中計提的資金越多,銀行被蠶食的利潤空間就越大。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去年底發布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稱,2016年上市銀行整體凈利潤增速將出現“零增長”。
“當前下調撥備覆蓋率要求既有必要,又十分緊迫。”中行報告認為,當前適度下調撥備覆蓋率要求有利于商業銀行在經濟下行周期實現利潤與風險的平衡,有利于為商業銀行“松綁”,提高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符合當前我國經濟增速趨緩、銀行業經營壓力加劇的客觀現實,也有利于商業銀行穩定股價和維護市場信心。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撥備覆蓋率本身有順周期性,在經濟上行周期,銀行不良率較低,監管對銀行實施較高的撥備覆蓋率要求;在經濟下行周期,較高的撥備覆蓋率將加劇銀行利潤的惡化。動態調整撥備覆蓋率符合宏觀審慎的監管政策要求,有利于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同時,中行報告亦指出,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合理性表現為:在我國經濟增速趨緩,資產質量下降的背景下, 適當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順應了銀行業自身的經營規律,也有利于緩釋撥貸比監管壓力,保障銀行的放貸節奏;與國際同業相比,我國銀行業風險吸收能力較強,經營情況較為穩健,這為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裕且質量較高。
建立逆周期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團隊也提出建議,建立逆周期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撥備覆蓋率具有內生性的順周期波動特征,即在經濟下行周期,由于不良貸款的攀升,撥備覆蓋率會快速下降。據測算,2012年以來我國撥備覆蓋率與GDP增速的相關系數為0.77,順周期特征非常明顯。
曾剛進一步表示,根據經濟周期建立動態的撥備覆蓋率調整機制,在經濟上行周期,加大銀行撥備計提,在經濟下行周期,動用上行階段儲備的一部分撥備核銷壞賬。當前正處于經濟下行期,銀行不良上升,正是釋放撥備對沖壞賬的時機。從宏觀審慎的監管框架,實施撥備覆蓋率動態調整既合理又符合預期。這種逆周期的調整機制有助于減少銀行利潤的波動性,畢竟銀行利潤波動加大將加劇經濟的波動性。
“可考慮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動態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該機制旨在經濟上行(下行)周期提高(降低)撥備覆蓋率要求,從而有利于銀行在經濟周期波動中正常地發揮功能,從而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中行報告稱。
下調撥備有助改善銀行盈利
“目前還沒有收到具體的通知,將撥備覆蓋率下降到120%,在存貸比廢除的時候,行業內就提出來了,一直在討論,今年落地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16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對記者表示,撥備下降到120%符合逆周期監管的要求,可以為經濟周期提供更多的資本金;中國的銀行撥備覆蓋率本身就是高標準,對銀行的盈利會形成約束,即使將撥備覆蓋率調整到120%,在國際上還是比較高的。
宗良表示,按照2015年末,不良貸款總額1.27萬億元的規模,撥備覆蓋率下調30個百分點,銀行約有4000億元規模的空間支配,這部分計入資本金,用于核銷壞賬或者增進利潤,都可以為銀行減小壓力。
2015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4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881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1.18%。根據一位銀行人士的測算,如果將撥備覆蓋率降至120%,可騰出利潤空間7646億元, 如果按照 70%的比例計入資本,可補充資本金5352億元,按10倍扛桿計算,可支持5.35萬元億左右的信貸規模。
在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看來,一方面,經濟下行背景下,銀行“不良”增加很快,今年不良貸款壓力還會繼續增加,降低撥備覆蓋率比較合理;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利差在收窄,盈利增速不容樂觀,“不良”釋放撥備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一下銀行利潤,讓銀行盈利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至于下調撥備覆蓋率對于改善銀行盈利狀況將有多大作用?曾剛對此表示,主要表現為對銀行盈利能力具有正面影響,減少撥備計提將使稅后利潤扣除的金額減少,短期將對銀行盈利能力帶來正面影響。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曾剛表示,撥備調整將對銀行利潤產生一次性影響,在當前銀行利潤增速趨勢性下降的背景下,難以對逆轉銀行利潤增速下滑趨勢起到決定性作用。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也表示,至于調整后的撥備和利潤怎么切分主要在總行,撥備的下降對分支機構而言,影響不會太大,可能影響的是不良貸款增長稍微釋放一些。
返回21財搜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