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推出境外機構境內存款準備金制度后,央行為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再出新招。
近日,有消息稱,商業銀行得到央行有關部門的通知,要求“嚴控跨境資金池業務的凈流出上限,任意時點凈流出余額不得大于0”。《第一財經日報》日前從多位業內人士處證實了此消息。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離岸人民幣匯率存在貶值的壓力,央行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措施是一以貫之的,其目的都是為了收緊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從而抬高做空人民幣的成本,以此實現穩定離岸人民幣匯率的目標。
嚴控流出鼓勵流入
根據坊間流傳的通知內容,主要包括:從即日起,嚴控資金池業務的流出上限,任意時點凈流出余額不得大于0;截至1月18日凈流出的余額已經大于0的,暫停流出,僅可以流入,直到凈流出的余額小于0為止;凈流出余額已經大于0的,當天辦理業務為凈流出的,銀行要對超出部分繳納100%存款準備金,情節嚴重的監管機構將取消銀行的資金池業務資格。
2015年9月,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便利跨國企業集團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通知》(銀發[2015]279號),標志著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申請條件逐漸放寬。但是,“279號文”并沒有對凈流出作出規定。
“這一規定就是為了嚴控通過人民幣資金池向外流出的渠道,不過,現在對外投資和關聯公司對外放款還是能做的,只是管得更嚴格了,要在合規的范圍內,不能是虛假的交易。”一位總部在上海的某銀行自貿區分行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了此事。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跨境資金池主要分為兩個:人民幣跨境資金池和外幣跨境資金池。前者的主管單位是人民銀行貨幣二司,后者主要由國家外匯管理局來負責。
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外幣資金池主要涵蓋的是大的跨國公司,去年年底以來,外匯局做了一個系統,對資金池的流入、流出、凈流入、凈流出的數據進行調查,這屬于常規性的抽樣調查,是外匯局應該掌握的數據。“目前,外幣資金池的管理沒有任何改變,我們也不希望有改變,這本來就是改革的試驗田,改革和探索并沒有改變。”王允貴對本報記者表示。
根據媒體報道,央行在鼓勵流入方面也在政策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例如,明確有真實貿易背景的人民幣NRA賬戶可以從境外不同名收款;且正在擬訂文件,將允許人民幣NRA賬戶轉存定期。
“NRA賬戶就是境外機構在境內開設的賬戶,這次要求轉為定期,也就是收益率提高,境外機構有可能把錢存進來,是吸收存款的手段,這個是在鼓勵流入。”上述商業銀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 提高做空成本
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離岸人民幣匯率存在貶值的壓力,央行相繼出臺的措施,目的都是為了收緊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從而抬高做空人民幣的成本,以此實現穩定離岸人民幣匯率的目標。
“市場上想要買外匯,就得有人民幣,這就涉及到人民幣的進出,短期來看,央行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想增加炒作套利的成本,使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益,從而穩定人民幣的匯率。”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總經理宗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確實出現了資本流出的壓力。而在“811新匯改”之后,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預期增強,資本流出的壓力也隨之加大。外匯局數據顯示,2015年1~12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全年跨境資本流動呈現凈流出態勢。
“在此情形之下,短期內進行一定的干預,減少資本的流出是有必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告訴本報記者。在他看來,央行希望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過程中,避免受到離岸市場過多的干擾。只要離岸市場的資金池收窄,利率的波動就會放大,賣空壓力就會增加。
“從1月11日開始,我們看到人民幣在離岸市場上的借貸利率在迅速上升,這里面其實是反應了央行收縮境外人民幣流動性的意圖。”肖立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他看來,自2015年9月份以來,這種意圖就一直存在,一系列“收緊”措施的出臺,實際上是一以貫之的。
先是在去年12月,有消息稱,央行窗口指導機構暫停申請新的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相關業務。
日前,央行宣布,自2016年1月25日起,對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金融機構存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政策。
1月上旬,有消息稱,因為利用境內外的匯差進行炒作套匯,多家外資行的部分業務已經被叫停。《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此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求證此消息。外匯局回復本報記者稱,近期,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繼續保持基本穩定,對美元雙邊匯率波動有所加大。市場主體根據這一情況,對自身的資產負債幣種結構進行了一定調整,以企業、個人實需性購匯為主,其中也不排除少數主體借機進行投機性交易。
外匯局表示,對于非法外匯套利行為,外匯局將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確保外匯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不過,外匯局強調,總體看,當前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趨向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較為充裕,完全有能力應對跨境資本流動出現的變化和波動。
人民幣國際化大方向未變
一系列收緊措施,讓市場存在一種質疑聲,這是否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暫停,甚至倒退?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人士都認為,目前來看,政策只是暫時的,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方向發生變化。
宗良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不僅是資本項下,還通過經常項目,比如推遲結匯、不結匯,甚至虛假貿易等來進行套匯,總體的收緊,對抑制資本外逃有一定的效果。不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方向沒有改變,短期來講,針對市場的非理性波動,進行一定的資本管制,不能把它當作市場化的倒退。
肖立晟認為,現在市場對匯率的預期普遍比較悲觀,這時候加強管制,緩解資本外流,可能更能穩住信心。目前來看,嚴控流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暫時性的,是為了幫助央行贏得更多的時間,完成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
“下一階段央行肯定還有很多政策要出臺,最重要的是貨幣政策的規則問題,讓市場相信人民幣匯率盯住一籃子貨幣的規則。市場相信了以后,匯率預期就迎刃而解了。否則,加不加強資本管制效果都不會非常明顯,市場還是會恐慌。”肖立晟認為。
返回21財搜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