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A股市場震蕩加劇,資金面的情緒極為糾結,各個行業板塊輪動還在加速。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的態度頗為謹慎,為了追求穩健風格,新成立基金中有些設置持有期限,同時這類具有持有期限的新基金上報也越來越多。
不過,也出現了追求穩健收益的“固收+”基金募集未能成功的奇特現象——圓信永豐基金旗下發行的圓信永豐豐募集期屆滿后,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備案條件,合同未能生效。
“固收+”基金還會是震蕩市場的寵兒嗎?
又1只基金募集失敗
在經歷了前兩個月的回暖之后,8月份基金發行市場再次遇冷。從目前已成立的基金來看,截至8月24日,當月新成立基金份額為1548.2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為11.3億份,與7月份的2441.67億份和6月份的2774.54億份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對比來看,主要原因在于混合型基金的發行份額環比大幅減少。6月份和7月份該類型基金的發行份額均突破了千億份,截至8月24日,8月份目前的發行份額僅為584.11億份,總發行份額僅好于今年5月份的發行情況,平均發行份額為14.25億份,高于5月份和4月份的平均數據。
從8月份已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來看,未能有1只基金份額突破百億,最高1只成立份額接近80億份。在今年行業輪動極為明顯的震蕩市場行情下,各家基金公司開始對新發的混合型基金設立持有期限,比較常見的有6個月、1年和3年等。
記者注意到,有1只混合型基金在8月份發行失敗,同時也是目前該月唯一一只發行失敗的基金。圓信永豐基金于8月21日發布公告稱,圓信永豐豐澤因未滿足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該基金于6月28日開始募集,至8月20日募集期限屆滿。
根據該基金之前披露的招募說明書,基金投資組合中股票倉位范圍在0-30%,業績比較基準中,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占比達到了80%。該基金的投資風格與市場上存在的“固收+”基金相似,即固定收益類資產用來做基金底倉,一小部分基金資產投資于股票等高風險資產,用來增加收益。
但今年的震蕩市場好像對“固收+”這類產品也不“感冒”了,在此之前,市場也有幾只新發的“固收+”基金遭遇“夭折”。
固收市場機會幾何
作為相對穩健的基金投資品種之一,“固收+”這個概念過去兩年在基金市場逐漸火熱,既能投資權益市場博取超額收益,又能獲取固收類資產的絕對收益,這樣的投資策略常常成為部分機構資金的避風港。
不過,從今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行情來看,二者投資難度都在加大。前者結構性機會突出但整體震蕩加劇,后者受目前經濟數據弱于預期,下半年復蘇壓力大等因素影響。
某公募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固收+”只是一個概念,覆蓋的基金類型較多,不能只關注一類基金。其他業內人士表示,關鍵還是要看某只基金做的“固收+”策略,有些基金類型相同但策略也有差異。
某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自己管理的“固收+”產品與市面上的有些產品不同,采取的是絕對收益策略,追求穩健。關于債券跟股票的配置比例,他從去年到今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基于對市場的深度思考做了一些調整。從去年12月份開始,看多債券,而對股票市場持謹慎態度,所以“固收+”的倉位也比較中性,更多的機會放在結構的挑選上。
對于債市未來的走勢,長城基金表示:“從債券收益走勢來看,我們仍然認為當前國債收益率水平可能已經接近本輪收益率底部區間,未來隨著寬財政加碼、社融企穩,收益率上行可期。”
德邦基金認為,近期資金面穩定寬松、但供給壓力逐步顯現,債市表現較為糾結,后續寬松局面的可持續性、降息預期能否實現仍是重要關注點,此外供給壓力帶來的擾動也會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