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記者從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處獲悉,7月26日至8月1日這一周,集合信托成立市場行情再度轉冷,產品成立規模下滑。而發行市場則持續遇冷,發行規模持續下行。
投向方面,除房地產領域外,上周其他各領域的集合信托成立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看來,集合信托市場中標品信托依舊以債券投資為代表的固收類產品為主,而投資股票為主的權益類產品則波動性較大。
隨著財富管理市場多元配置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基于大體量資金資產配置需求的投資管理也方興未艾。在這種情況下,信托公司進行標準化轉型的難點和關鍵點有哪些?
權益類產品有波動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周共有267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環比減少14.15%;成立規模141.85億元,環比減少19.76%。
而本年度內,截至8月1日,市場累計成立集合信托產品16739款,累計成立規模10686.68億元。
記者注意到,除房地產領域外,上周其他各投向領域的集合信托成立規模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相關數據顯示,上周金融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80.19億元,環比減少18.28%;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39.38億元,環比增加2.93%;基礎產業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20.97億元,環比減少11.20%;工商企業類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0.85億元,環比減少91.73%。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指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地產類信托產品的募集情況相對較好,單一產品的平均成立規模遠超其他投向的產品。
此外,上周標品信托產品成立數量136款,環比減少13.38%,成立規模63.44億元,環比增加11.37%。投向固收類資產(債券等)的產品規模35.07億元,環比增加58.41%,混合類產品成立規模的增長更為顯著,環比增加144.05%。
“目前看來,集合信托市場中標品信托依舊以債券投資為代表的固收類產品為主,而投資股票為主的權益類產品則波動性較大。”喻智分析認為。
發行方面,上周共有42家信托公司發行集合信托產品304款,環比增加8.96%;發行規模310.63億元,環比減少6.92%。
對此,喻智告訴記者,近期集合信托市場的產品投放相對較少,其中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或比較大。具體來看,上周固收類和混合類標品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出現增長,但規模有所下滑,而權益類產品或受市場波動影響,發行數量和規模均大幅下滑。
業務創新的關鍵點
收益率方面,上周成立的非標類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90%,環比減少0.01個百分點;集合信托產品周平均期限為1.69年,環比增加0.01年。
其中,1年期及以內產品平均預期收益出現較為明顯下滑,平均預期收益為6.07%,環比減少0.23個百分點;1-2年期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為7.13%,環比增加0.03個百分點;2年期以上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6.15%,環比增加0.11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在上周發行的集合信托產品中,標品信托的數量占比依舊保持在三成左右,其中有5款指數增強策略的“固收+”類集合信托產品。
從收益增強策略來看,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量化選股策略,通過挖掘選出一攬子優質的股票,定期對選出股票的倉位進行優化,以達到持續跑贏指數的目的;二是衍生品交易策略,往往通過分析“指數成分股”與“指數期貨合約”的價值來進行套利。
不過,喻智也告訴記者,從投資管理人方面來看,上述5款指數增強策略產品中僅有1款是自主管理,其他產品均為與私募機構合作,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在投研能力上的短板還較為明顯。
另有分析認為,廣義概念上的“固收+”,即以固收為主,以“固收+”策略、絕對收益策略為助力,以權益為輔的產品線,可以較好匹配信托公司客戶的風險收益偏好,也較為符合信托公司的專業能力。
有信托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財富管理市場多元配置的需求正越來越強烈,基于大體量資金資產配置需求的投資管理也方興未艾,信托公司的轉型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的。
而對于信托公司進行標準化轉型的關鍵點,該人士對記者進一步指出,主要包括發行什么產品作為起步、圍繞相關產品如何與銷售團隊溝通、風控思路的轉變,以及相關系統建設的梳理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