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時間,上交所終止超300億元信托業資產支持證券(ABS)產品發行,原因幾何?是否釋放了融資渠道再度收緊的信號?5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發行終止是因為正常業務超期后的自動終止,系正常業務的終止行為,不宜過度聯想到地產融資收緊方面。
5月25日,上交所一口氣終止了26單ABS產品發行計劃引發業內關注。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大規模終止的ABS產品發行金額共計1536.26億元。在發行項目狀態顯示為“終止”的,除了商業保理公司、房地產公司、城投公司之外,還有廈門國際信托、天津信托、五礦國際信托、云南國際信托、光大興隴信托5家信托公司,終止總規模共計345億元。
這5家信托公司中,光大興隴信托、五礦國際信托被終止的額度最高,均達到100億元;排名第二的為天津信托,被終止的擬發行額度為90億元,云南國際信托和廈門國際信托被終止的擬發行額度分別為50億元、5億元。
一次性終止如此大規模的ABS產品發行計劃引發了業內討論,市場多認為此次集體終止與房企融資渠道收緊有關。不過有知情人士反駁了這一說法,一位已經終止ABS產品發行計劃的信托公司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不宜過度聯想到地產融資收緊方面。此次終止是因為正常業務超期后的自動終止,并未出現異常,真實原因是因為交易所的系統年中正在更新,所以顯示為此時集中終止了額度,但其實很多項目早就終止了,不是項目出了問題,系正常業務的終止行為”。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集體終止只是程序上的正常終止而已,沒有特別的原因。去年疫情期間,證監會和上交所放寬了程序時限:明確2020年2月1日起暫緩計算資產支持證券的反饋意見回復時限和中止后觸發終止時限。后續2021年年初監管和交易所又恢復了反饋時限,這些都是按程序終止的業務,只是集中披露信息而已。
2021年1月11日,上交所發布《關于調整債券業務安排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審核系統從2021年1月18日起恢復計算資產支持證券的反饋意見回復時限和中止后觸發終止時限”。從時間來看,上述項目經20個工作日(自2021年1月18日開始計算)未能提交反饋回復或落實相關事項,于今年2月22日中止,并在規定的3個月未恢復后,于5月25自動終止。
另兩位信托公司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確認了這一解釋“屬實”。從終止時間也可以看到,此次上交所公司債券信息平臺顯示涉及終止的項目全部為2020年前受理的歷史留存項目,網站顯示的5家信托公司受理時間從2020年8月至12月不等。
從2021年至今的整體數據來看,近一個月前的4月27日,上交所也分別終止了光大興隴信托、五礦國際信托擬發行的150億元、10億元ABS產品計劃,加上5月25日終止的額度,開年至今信托業被終止的ABS發行額度共計505億元。
在控杠桿、控地產、去通道的背景下,兼具標準化與服務信托特質的ABS業務已經成為信托公司轉型的重要方向。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數量達到735只,發行金額超1萬億元,其中,信托公司參與的項目數量為71只,發行金額達到702.51億元。
但目前信托公司參與ABS的利潤微薄,且不能起到主導作用也成為行業亟待突破的難題。“信托參與資產證券化,目前來看優勢并不是特別大,雖然資產證券化的利潤不高,但屬于長期收益。”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分析稱,信托公司未來或許可以通過與券商、銀行等機構合作,快速培養團隊,積累客戶資源,在ABS業務中積極發揮主動管理能力,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
廖鶴凱進一步指出,“目前信托公司參與ABS也是維護與現有交易對手合作的一種模式,后續可以在業務領域拓寬服務范圍,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業務水平,在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行、投資、承銷各個環節形成合力,形成協同效應,互相促進發展,來加厚公司整體業務的規模和收益”。(記者孟凡霞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