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廣義政府部門的儲蓄持續快速增加。
截至今年9月底,政府機關團體存款接近21萬億元,較2011年底增加10萬億,其增速比名義GDP增速高了10個百分點。政府一邊收取大量稅費,一邊大量存錢,此種現象在各國財政歷史上極為少見。政府儲蓄意味著大量資金閑置,造成資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和資源浪費。增加的政府儲蓄是財政支出的漏損,進入實體經濟的支出遠低于賬面支出,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致使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政府儲蓄的持續增加大幅拖累經濟增長。
以調整后的機關團體存款(扣除社保結余等)的變動值來衡量政府儲蓄的增加值,我們發現,2012~2014年每年增加的政府儲蓄占GDP的3.2~3.8%。政府儲蓄大量增加,而不是將收入更多地用于開支,勢必對經濟增長有拖累作用。假設政府儲蓄增速降到名義GDP的增速,根據我們在《減輕稅負優于增加政府支出》報告中測算出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1.08,那么,2012年后每年額外增加的政府儲蓄(占GDP的1.4~1.8%)拖累GDP 1.5~1.9個百分點。
反腐的加強、地方政府的“少作為”是造成近年來政府部門儲蓄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首先,反腐的加強對約束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行為起到積極作用,“三公”消費和資金濫用得到控制。其次,與此前積極上項目、加大開支形成鮮明對比,近年來地方政府出現了“少作為”的現象,使得部分政府開支項目進展緩慢,財政資金花不出去而沉淀為儲蓄。由于地方政府是財政支出的主體,2014年地方財政支出占全國的85%,預計政府儲蓄大部分是地方儲蓄,地方政府主觀上的“少作為”是政府儲蓄增長的主要原因。最后,政府稅費基數擴大(如更多的農民工被納入社保繳納范圍),收入快速增長也會造成政府儲蓄上升。此外,地方政府缺乏財政自主權,客觀上無法將一個項目上的沉淀資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致使當前盤活存量政府儲蓄進展緩慢,增量儲蓄出現上升。比如,對于目前占轉移支付比重超過40%的專項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就無權改變其資金的用途
減少政府儲蓄,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非常大。
首先,我們預計地方政府“少作為”的行為會逐步改善,有利于減少增量的政府存款;而且未來提高地方財政自主權的改革有利于減少地方政府儲蓄。其次,由于廣義政府部門擁有20多萬億政府性存款,盤活存量資金有很大潛力,未來幾年每年盤活5,000至1萬億元存量資金并非沒有可能。最后,廣義政府大量的存款為未來降低企業和居民部門的過高稅負提供依據和可能。此外,歷史上中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通常較低,一般不超過3%,但可以通過發行特別建設國債等方式實際擴大財政赤字。例如,為應付亞洲金融危機,1998~2007年發行了共1.1萬億的長期建設國債。
作者:邊泉水-中金公司分析師 梁紅-中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