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圖集
原油牛派還在癡癡等待著油價能夠跳出3月低點,反彈到每桶80美元的價位,對于他們來說,這個夏天注定是
由于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的需求前景日趨黯淡,加之預期今秋石油供應過剩的情況將大大加劇,交易員表示,多數石油交易商不愿逆大勢而動。
鳳凰iMarkets訊國際油價連跌第八周收低,邁向1986年以來最長周跌勢,全球供應過剩導致油價跌至六年低點的情況或持續。
周五油價盤中則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破每桶40美元,尾盤略有反彈。因有跡象顯示美國供應過剩,且中國制造業活動疲弱。紐商所原油期貨結算價跌87美分,至每桶40.45美元,跌幅2.1%;ICE布倫特10月原油期貨價格收跌1.16美元,跌幅2.49%,報每桶45.46美元。
周五中國一個衡量制造業活動的指標8月跌至六年半低點,加劇了有關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健康程度的擔憂。中國制造業是全球很多商品的大買家。
由于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的需求前景日趨黯淡,加之預期今秋石油供應過剩的情況將大大加劇,交易員表示,多數石油交易商不愿逆大勢而動。
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周五(8月21日)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增加2口至674口,連續5周攀升,市場對美國原油產量下降的希望或開始動搖,令油價承壓。
“市場陷入了沒完沒了的跌勢中,”PVM Oil Associates的董事Robin Bieber表示,“大趨勢就是下跌——認命吧。”
最慘的時期還沒結束
隨著大宗商品貨幣重貶降低生產成本,原油多頭經歷史上最慘的7月份跌幅后痛苦可能還沒結束。
從俄羅斯到加拿大,鉆油業者賣出的石油是以美元計價,而營運成本大多是以當地貨幣支付。加元兌美元本月跌到11年低點,盧布則是接近6個月低點。
事實證明全球原油供給頗具韌性。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自2014年6月以來以大跌60%,但是未能降低美國接近40年高點的石油產量。目前伊拉克以創紀錄新高的速度生產石油,俄羅斯今年的原油生產也來到蘇聯解體后的高點。國際能源署(IEA) 8月12日的報告指出,全球石油供給過剩的情況恐持續到2016年。
“石油、黃金、銅引爆整體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重創大宗商品貨幣,”法國興業銀行 駐紐約石油市場研究主管Mike Wittner接受電話采訪時說。 “大宗商品貨幣兌美元越弱勢,業者營運成本就越低。這進一步沖擊大宗商品價格,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隨著原物料價格重挫,聯儲會朝著近10年來首次升息邁進,大宗商品貨幣今年迄今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跌勢最慘。巴西里耳、紐西蘭元、加元兌美元匯率領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