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8月20日電 (蔡敏婕 彭福祥)廣西一名男子鎖骨長了一個無痛小腫塊,4年來,進行兩次手術切除后均復發瘋長,近半年增長迅速,最終演化成直徑約20厘米的罕見腫瘤。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修復外科20日稱,已為該名患者實施切除及修復手術,患者近日出院。
今年34歲的患者陳先生當天精神良好,原本頸部如小足球般大小的腫瘤已被切除,看起來與普通人無異。中山一院整形修復外科教授許揚濱介紹,在進行切除腫瘤手術后,陳先生的頸部形成一個巨大的空洞,因此在修復程序上,利用了陳先生自身胸部的肌肉和腿部皮膚作填充。
“當初患者長得很瘦,因為被如足球般大小的腫瘤吸收了大量營養。”許揚濱介紹,從陳先生前兩次術后的病理結果分析來看,確診他患的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濾泡樹突細胞肉瘤”。“據文獻檢索,目前,這種腫瘤在中國內外公開報道的僅有200例,而且缺乏有效的放療及化療方案。”
許揚濱稱,在手術之前,通過檢查陳先生腫瘤時發現,腫物已經壓迫到陳先生氣管及左側頸部大血管及鎖骨下動靜脈,腫瘤毗鄰及包裹頸部動靜脈及鎖骨下動靜脈,已經將氣管推向一邊,壓迫了臂叢神經。
據介紹,濾泡樹突細胞肉瘤年齡分布廣泛,多數是成人,男女性別相當。頸部淋巴結是最常發生的部位,其他結外的多個部位如扁桃體、脾、口腔、胃腸道、肝、軟組織、皮膚甚至乳腺等也可以發生,患者多表現為緩慢生長的無痛性腫塊,但在腹腔病變的患者可以出現腹痛,全身性癥狀不常見。
“但是這種手術的風險非常高,頸部大血管全部被腫物包住,術中有可能損傷頸部血管致腦缺血偏癱,此外神經損傷、血氣胸的風險很高,而術中一旦出現頸動脈和鎖骨下大血管破裂大出血,會使患者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許揚濱說。
許揚濱表示,在陳先生全麻醉的狀態下,與該院的多學科進行合作,先為其開胸控制大血管預防大出血,然后行左頸部巨大惡性腫瘤切除術。經歷了10多個小時的手術,分離出血管和切除了腫瘤,同時,控制出血和修復血管,這個過程難度極大,但最終完整切除了直徑約20cm的腫瘤。目前,陳先生未出現并發癥,并應用帶蒂的胸大肌肌瓣結合植皮修復了創面。但由于腫瘤的特殊性,陳先生仍然需要長期隨訪,以免再度復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