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視頻網站愛奇藝的CEO龔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宣稱:“視頻付費的臺風已經來了。”他拿出的論據是截至2015年6月愛奇藝月度付費會員數超過500萬,更著重舉了《盜墓筆記》和《心理罪》這兩部劇集的例子,這兩部劇都嘗試了劇集的會員全集搶先看排播模式,“獲得了用戶的極高關注和流量,印證了用戶愿意為優質的差異化服務買單的設想。”龔宇說。
不論此言論引來多少希望視頻永遠免費的網友的吐槽和批駁,我們都應該承認為優質視頻內容付費是應該和正當的,而且這也是國際通行的規則。不過,龔宇的此番言論從國內行業發展來看,其實顯得有些后知后覺。這說明愛奇藝作為國內排名前列的視頻網站,直到現階段才真正認識到優質視頻內容收費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是這種模式已經被國內另一家視頻網站起家的互聯網企業——樂視已經踐行了10年。
現在各家視頻網站普遍開始采取會員付費模式的事實,以及龔宇的此番公開表態,可以說更加證明了樂視戰略眼光的超前和樂視模式的先進性。
內容付費的十年培育
一家企業的戰略路線是否超前,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其是否會被后來者模仿。從一開始,樂視就選擇了和國內其他視頻網站不同的發展理念和道路。
十年前國內視頻網站剛剛起步時,可謂是一個草莽江湖,最早的土豆和優酷都是靠著UGC(用戶上傳內容)模式開始發展的,這種模式某種程度上成了盜版泛濫的起源。但是當時視頻網站這種互聯網形式剛剛出現,行業還沒有什么規范,也沒有建立起足夠的自律意識,所以一時間,盜版幾乎成為國內視頻網站的生存不二法則。
但是樂視卻在成立之初就選擇了購買正版影視劇長視頻版權的道路,也正是由于當時整個行業盜版大行其道,使得沒有人看中影視劇版權的價值,樂視得以用超低的價格獲得了大量的正版版權,奠定了其國內第一影視內容庫的基礎。
而一開始樂視選擇的商業模式就是廣告加會員制,盡管那個時候大多數國內的網民對于付費觀看正版影視劇幾乎不屑一度,盡管最初積累會員、培養受眾付費習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樂視卻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戰略。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由于國內影視版權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包括樂視自身在內的各方面對盜版的打擊,其他視頻網站也開始重視版權,而此時樂視憑借著已經積累起來的龐大正版影視庫,又建立了版權分銷的經營模式。會員費+版權分銷,樂視憑借著自己建立的正確的經營模式成為了視頻網站中唯一一家盈利的公司,也正是這一點,給了他在國內A股創業板上市的機會,從此更加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
而反觀愛奇藝、優酷土豆(現在已經更名為“合一集團”)等,由于一直只靠廣告的單一盈利模式,而影視劇版權早已水漲船高,帶寬、服務器、人力等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多年來一直處于巨額虧損的狀態,雖然近年來開始實行會員付費模式,但卻由于失去了先發優勢,付費用戶的增長速度仍然難以消弭虧損。
以愛奇藝為例,雖然背靠百度這一最具優勢的倒流寡頭,但是幾年來卻一直在拖累百度的業績。從百度最新的Q2財報來看,愛奇藝虧損人民幣8.35億元(約為1.36億美元)。這也是百度首次在財報中明確提到愛奇藝的虧損數字。如此推算,四個季度虧損則可能超過30億。而有消息稱去年其虧損額度也高達15億元。可見虧損的程度還在加深。
這個時候,CEO龔宇開始大肆宣揚會員收費的臺風來了,未免給人一種強顏歡笑的感覺。而且由于系統不完善以及經驗不足,被其推崇備至的《盜墓筆記》在推出會員制后出現大規模宕機,導致大量購買了會員的網民無法觀看,使得用戶口碑受到很大負面影響。
而優酷2015第一季度財報(第2季度財報將于8月20日發布)顯示,當季凈收入是11.4億元,收支相抵,第一季度合計虧損5.2億。之前2014年全年凈虧損為8.9億,2013年凈虧損為5.8億。
可見雖然它們開始跟隨樂視的會員收費策略,但是由于沒有低成本的版權庫先發優勢,其盈利模式仍然過于單一,虧損仍然是它們需要長期面對的難題。這也是在百度全力砸錢投資O2O業務的情況下,外界猜測其可能會尋求接盤者處理愛奇藝的原因所在。2015年5月及7月,網上就曾兩次有媒體曝出“優酷土豆收購愛奇藝”的傳言。
樂視引領國內互聯網行業風潮
在互聯網行業,企業戰略領先的重要性無需贅言,正是由于樂視從一開始就把握住了行業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年其他視頻網站一直在虧損的泥潭里掙扎時,樂視卻通過模式的優勢成功A股上市,然后成立樂視影業、收購花兒影視,率先進軍影視內容制作;再進軍智能硬件制造,推出超級電視,大獲成功,顛覆了傳統電視也,再次引領行業風潮。樂視還率先提出了“生態”的理念,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今年推出超級手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路,三個月銷量過百萬,打造出獨特的生態手機品牌。樂視超級汽車也在美國硅谷加緊研發中。
樂視“生態”模式的最先提出想必應該不會有異議,現在國內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在講生態的狀況,可以說就肇始于樂視。至于作為互聯網公司率先打造智能電視的帶頭效應,應該也無需多講,看看今年以來宣布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互聯網公司名單吧:大麥電視、暴風科技、pptv、優酷土豆、歌華有線、國光東方、SMG總裁黎瑞剛離職創業推出的微鯨電視,以及剛剛被兆弛股份收購控股的風行網。而它們普遍比樂視的智能電視布局晚了3、4年之久,很多還沒有產品正式推出。互聯網行業可謂分秒必爭,這3、4年的差距決定了對手們難以在短期內跟上樂視的步伐。
單純智能終端上的布局就差距如此明顯,整體的“生態”布局就更加難以追趕。更何況競爭對手們口中的“生態”和樂視所做的“生態”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樂視已經把生態系統的概念發展為“垂直整合的生態鏈+橫向開放的生態圈”,理論體系已經非常完整,實際的戰略落地也已經大致完成。反觀愛奇藝、優酷土豆以及小米們,他們對生態的搭建還停留在橫向松散聯盟的層次上,對“生態”概念的理解尚不到位,如何能夠超越呢?
可以說,樂視在當家人賈躍亭的帶領下,用10年的時間,構筑起樂視獨特的生態模式,引領了互聯網行業多個風潮,證明了自己的未來眼光和遠見。而友商們仍處在在懵懵懂懂、心照不宣的不斷跟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