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最好的告慰是堵住安全漏洞和撫平人心傷口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笛聲長鳴,燭光搖曳。天津港“8·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遇難者“頭七”祭奠在雨中舉行。
截至18日9時,事故已造成114人遇難,其中83人身份確認,包括公安消防人員18人,天津港消防人員32人,民警6人,其他人員27人。這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消防官兵傷亡最為慘重的事件。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頭七”是亡魂返家之日。告慰逝者的最好方式,莫過于深入調查事故原因,直面社會關切,公開透明解疑釋惑,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事發七天,爆炸原因仍然有太多的未知。事故責任認定也仍有不少疑問待解。爆炸現場幾百噸劇毒的氰化鈉,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進入天津港?偌大一個危險品倉庫距最近居民點不到1000米,瑞海公司卻可以通過安全條件審查和環境評估,種種亂象暴露的問題亟待回答。
七天過去,善后工作更需提速。危險化學品爆炸后對環境和人體會產生哪些危害?被氰化物污染的空氣和水如何“解毒”?遇難者的身份確認工作何時能夠完成?責任認定完畢之后,理賠工作何時妥善展開?“英雄沒有編外”,能否真正做到對在事故中殉職的所有英雄一視同仁?
中國國務院李克強此前已明確表示,要徹查事故原因,對涉及的失職瀆職、違法違規行為堅決處理。目前,國務院已成立天津港爆炸事故調查組,并全面開展調查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也于16日介入事故調查。人們期待,客觀公正的調查結果能盡快公布。
與大地被炸出的坑洞相比,更亟待堵住的是公共安全的漏洞和撫平人心的傷口。在中國,還有多少被化工產業包圍的城市隱藏著類似的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官方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排查危險化學品隱患,并將迅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此外,根據新規,對環境資源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官員將被終身追究。
安全漏洞的堵住刻不容緩,人心傷口的撫平則需時日。為防范“人禍”,決策者需進一步反思在規劃、安全管理和危機應對方面暴露出的問題,把公共安全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告慰逝者,關愛生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