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9月3日將在北京天安門地區舉行。作為中國的首次“非國慶”閱兵,不僅顯示國際正義力量的勝利及戰后國際秩序的維護,閱兵期間環境空氣質量的保障,也是環首都區域踐行聯合減排的契機和實踐。
“創造良好的空氣質量,既關系到閱兵的成功,也可展現國家榮譽和首都的國際形象,更是改善環首都區域整體環境質量的重要機遇。”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17日在北京舉行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專題會議上說。
此前,協作小組已參照去年APEC會議經驗,科學分析了“紀念活動”歷史同期的氣象條件和區域污染傳輸規律,以“北京地區為主、周邊協同聯動、會前會期共保、統一啟動實施”為原則,制訂了空氣質量監測預警方案及各省區市的保障方案。
協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北京市副市長張工介紹,8月28日0時至9月4日24時,京、津、冀、晉、蒙、魯、豫七省區市將統一實施臨時強化減排措施,確保期間區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減排30%以上,北京市減排量達到40%以上。
一攬子措施針對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領域。七省區市的燃煤電廠作為重點控制對象,通過停產檢修、減壓發電負荷等措施,實現污染減排;區域停產、限產企業1萬余家,近9000建筑工地暫停施工;北京全市域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公務用車停駛80%。
今年7月,清華大學、中國環科院、環保部環境規劃院、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等單位,就紀念活動的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召開了專家論證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說,經專家咨詢組利用空氣質量模型模擬評估,按照9月上旬多年平均氣象條件計算,七省區市如確保“保障方案”中各地減排措施全面實施到位,可實現閱兵活動期間北京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25%-39%。
“然而,紀念活動期間,正值夏秋季節轉化期,靜穩、逆溫氣象條件的可能性較大,即使采取有效措施,發生空氣重污染、能見度變差的風險依然存在。”郝吉明建議,進一步強化京津冀區域高架點源的停限產和排放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區域污染傳輸影響。
據此,環境保護部環監局局長鄒首民表示,已制定空氣質量保障督查工作方案,將綜合采取無人機、衛星飛行執法、媒體曝光等方式,提高督查工作的震懾效果,并以此為契機,推進各省區市落實年度減排目標。
“火電、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業的重點企業,國控重點源和大氣污染物高架源達標排放情況、廢氣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情況,以及各地散煤治理和清潔煤替代工作,將作為督查重點。”鄒首民說,環保部將派出15個督察組全面進駐督查。
氣象專家表示,9月份為北京地區季節轉換期,天氣復雜。根據中國氣象局組織的天氣趨勢會商討論會結果,紀念活動期間,北京地區近地面多偏南風、風速小、濕度大,空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差,高溫天氣可能性較小,但可能出現霧霾、降雨天氣。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說,氣象部門在總結去年APEC會議空氣質量保障經驗基礎上,改進了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模式性能,華北區域空間分辨率由15公里提升到9公里。此外,北京市氣象局制定了預報預測、人工影響天氣、環境監測預報預警等專項方案。
張工表示,若遇不利氣象條件,將根據屆時的區域污染源特點和大氣污染傳輸趨勢,及時協調有關省區市,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共同提前啟動“最高一級”空氣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在部分城市擴大停產、限產、工地停工的范圍,以實現“削峰、降速”。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晉、魯、蒙、豫七省區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15.4%;其中,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