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副校長的夫人因為迷信,結果被一個神棍騙走200多萬元。昨日,記者從思明區檢察院獲悉,這名假法師近日已經被批捕。(網易新聞 8月18日)
上當受騙,不是啥新聞,或許天天都會曝光。但若是因為權力欲望太盛,花錢買官,自然不值得同情。
這為副校長夫人想讓當副職的丈夫往上再走一步,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花200多萬為丈夫買官被騙,若處處以受害者自居,只會換來公眾的呲之以鼻。公眾或許更想知道的是,作為一副校長,哪來的200多萬?公眾或許也會設想:假如買官成功,有朝一日當上了校長,花巨資換來的官帽,恐怕不僅僅是為人民服務這么簡單吧?是否要瘋狂地撈回來?
在這出鬧劇中,究竟是騙子的騙術太高明,還是試圖買官者太缺乏頭腦,其實并不重要,沒有必要搞出一個子丑寅卯來。重要的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騙子之所以行騙成功,在于買官者昏了頭的權力欲望。
對于這花巨資的買官者,公眾不會僅僅把他看成是被騙的受害者,紀檢監察部門更不能坐視旁觀,這個花大錢“買官未遂”的“副校長”無異于正在“潛伏”在問題官員。從預防懲治腐敗的角度來看,還必須得拔出蘿卜帶出泥來。
公眾更關心的是買官者本身。當然,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以前,我們不能斷言花錢買官者就一定是貪官,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鋌而走險要買官的官員會是一個清正廉潔的人民公仆。事實上,能拿出200多萬來買官,這已經從側面反映出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