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繼續(xù)限購還是取消限購
為了遏制房地產市場過快上漲的趨勢,2011年初樓市調控措施出臺,其中“限購”是影響最大的一項措施。隨著樓市下行壓力增大,今年上半年,有購房意愿者大多持幣觀望,樓市庫存壓力日漸增大。一些地方試圖放松限購,出手救市。截至目前,已經有呼和浩特、濟南等城市明文放松限購,還有眾多城市已經實際上放松了對限購的執(zhí)行。
中原地產市場總監(jiān)張大偉認為,在樓市降溫的背景下,受制于土地財政的壓力,地方政府松動調控政策已成定局,各地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松綁政策出臺。
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明確表示,樓市明顯供大于求的城市可適當放松限購。不過,秦虹認為,“不實事求是的放松限購是危險的。”她說,個別中心城市購房需求仍然很大,一旦取消購房資格限制,短期內或許沒有大量人口買房,但在房價預期上漲時,需求便會涌入市場,這違背了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保證合理購房需求的調控初衷。
對于限購逐步放松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效果,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目前樓市下行趨勢較為明顯,地方救市效果短期內難有明顯影響。也有人認為,不管限購是否放松,信貸政策對樓市影響更多,一旦信貸政策趨于寬松,樓市形勢將有可能改變。
綜合各方觀點,無論是階段性調整還是歷史性拐點,當前都應避免房價大漲大跌,從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和更好地解決人們的居住問題的角度出發(fā),慎重決定相關政策的調整。
棚改模式啟動多元發(fā)展路徑
樓市變化多端,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要求市場發(fā)揮作用,更要求政府在必要時進行調控。
當前,“雙向調控”是樓市政策的主基調。其實,“雙向調控”可以理解為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分化,明顯供大于求的城市千方百計消化庫存,而供應緊張的城市給剛需以適當?shù)膬?yōu)惠;也可以理解成政府在因過度投機導致的房價過快上漲的城市采取的調控措施,在調控房價的同時,政府還提供了保障性住房為市場“托底”。
近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布了上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進展情況。據了解,全年計劃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其中,棚戶區(qū)改造470萬套,占比超過一半。截至6月底,今年已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30萬套,基本建成28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76%和58%。
從數(shù)字可以看出,保障性安居工程進展順利,棚改是其中的重頭戲。為此,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加大棚改力度。6月26日,銀監(jiān)會宣布,批復同意國家開發(fā)銀行籌建住宅金融事業(yè)部,為全國棚改提速提供成本適當、長期穩(wěn)定的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