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批獲準發行的新股前,IPO已經暫停了四個月之久,相比于本批次的新股發行,是一次‘大重啟’;同時,本次的集中發行讓機構‘打新’成了‘撒胡椒面’,所以本次‘打新’對于資金市場的沖擊沒有上一批那么明顯。”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投資與保險系副教授黃建中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明兩天,第二批獲得批文的10只新股將集中申購,資金市場也應聲而起。截至昨日收盤,上海國債逆回購1天期品種GC001年化利率的漲幅達130.42%,收盤前一度漲幅達350%,其他短期品種亦有小幅上漲,同時,深圳國債逆回購2天期品種R002年化利率的漲幅為94.65%,相較滬市稍有遜色。另外,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的中期品種“全線飄紅”,其中一周shibor升15.4個基點至3.848厘,兩周shibor升16.8個基點至5.159厘,一個月shibor升8.5個基點至5.115厘。
不過,本次資金市場對于第二批“打新”的“激情”,顯得比6月底的第一批要冷淡許多,上海國債逆回購1天期品種GC001年化利率在6月18日和27日兩天均在盤中一度達到30%的年息,漲幅均接近500%,而在第二批新股申購前夕,國債逆回購市場的漲幅已經明顯“退潮”。
“由于企業所得稅上繳的影響,近期市場資金面有所收緊。同時,經過上一輪新股發行,本輪投資者已對‘打新’、‘炒新’股做好了充分準備,這次打新對于資金市場的沖擊弱于上一次。”知名財經評論員宋清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A股新一輪IPO凍結超過10000億元資金,在上一輪高漲幅、高回報率的激勵下,投資者和投資機構雖然仍會熱烈地參與打新,但市場情緒會相對謹慎。”
本周10只新股頂格申購所需資金為127.66萬元,此前機構預計,在全額繳款的情況下,本次“打新”凍結的資金量將達到6000億元至8000億元,由此計算出“打新”的杠桿倍數將為47倍至63倍。
“在申購規則調整后,現在機構‘打新’成了‘吃大鍋飯’,‘打新’的技術性明顯下降,拼的就是資金。預計本批新股的中簽率會進一步下降。”黃建中表示。
據了解,3月21日修改的新規對網下配售機構20家上限取消,這就意味著機構入圍將變得容易,但同時獲配比例將大幅度下降,從而降低了網下申購的回報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17日開展正回購操作后,昨日央行公開市場未如期開展正回購操作。同時,央行網站顯示,財政部、央行定于24日進行今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八期)招投標,本期操作量50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此舉表明,面對本周IPO、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較少等因素導致當下資金面趨緊情況,監管層維護本周資金面穩定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