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網友 王長安
在巴西,中國列車已經承擔了里約熱內盧80%以上的運能,泰國曼谷的BTS地鐵列車、被沙特當地人稱為“沙漠中流動的綠色”的朝覲地鐵等也都是“中國制造”。
那么,世界為何紛紛“擁抱”中國鐵路呢?我國鐵路企業過硬的技術水平和近幾年來突飛猛進的鐵路建設成就,已經向世界說明了一切。英國媒體曾報道,“中國在這場競爭中有著自己的優勢: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不存在會擾亂長期規劃的政治周期、財力雄厚的國有鐵道建設企業。”
高鐵“走出國門”符合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戰略抉擇
中國經濟網網友 黃曉凱
近年來,我國鐵路事業蓬勃發展,高鐵由點連線、由線成網逐漸完善,國內“四縱四橫”的鐵路格局日益清晰和完整,未來對高鐵建設的需求將進入平臺期。因此,中國高鐵從“內需”轉“出口”符合行業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對外經濟戰略的抉擇。
同時,中國鐵路積極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尋求市場機遇,避開歐美等發達國家成熟的鐵路市場,規避西方世界的政治風險,凸顯了我國頂層設計的智慧。在我國提倡的“多極世界”理念和多邊發展進程中,筑路成本低、運營速度快、技術整合度強的中國高鐵便成為對外經濟部署的重要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