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現貨公司總經理杜克林介紹,以往鋼鐵產品從鋼廠到終端客戶,需經多層代理商分銷,每噸中間代理費成本在50元到60元,現在通過電商平臺,鋼廠與用戶之間能直接對接,每噸鋼鐵流通代理成本至少能減少一半,“這對于進入微利時代的鋼鐵行業而言,無疑優勢明顯”。
盡管鋼鐵電商發展迅猛,但一些業內專家認為,電商平臺短期內還難以全部取代傳統鋼鐵流通渠道。武漢科技大學鋼鐵新技術研究院院長程明教授說,電商能夠薄利多銷,最擅長的是標準化產品,鋼鐵產品中除大量建筑線材等“大路貨”外,很多用戶對鋼鐵產品的屈服、抗拉、耐腐等特性都有不同要求,“銷售個性化產品并非電商的強項”。
鋼鐵電商熱也給這一平臺健康發展帶來了整體過剩的隱憂。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曾表示,鋼鐵電商平臺競爭非常激烈,未來幾年,剩下的具有影響力的鋼鐵交易平臺可能只有三五家。
業內專家表示,鋼鐵廠商和鋼貿企業切勿盲目一窩蜂參與電商平臺建設,謀求轉型也應根據自身特點,找準產業鏈中位置,避免重蹈“看好—涌入—困境—重組”的覆轍。
程明說,目前困擾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依舊是產能過剩。鋼鐵電商潮的興起,有望通過流通環節倒逼一批產量小、技術低、盈利差的鋼鐵企業加速轉型、重組乃至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