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四川綿陽市廣大基層黨組織以問題為導向,在查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上下深水、動真格,將工作重心轉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真正解決好“停在嘴上”、“走在路上”等問題,確保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使服務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四川日報網7月6日《綿陽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
黨的執政基礎在基層,基層黨組織處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經受考驗、化解矛盾的最前沿,其服務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和治理能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為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賦予了新的定位。因此,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是新形勢下各級基層黨組織的中心工作和轉型發展的最大任務。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引導基層黨組織把服務作為自覺追求和基本職責,把黨的政策轉化為群眾的行動,帶領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正是我們黨順應時代要求和群眾期盼的有力之舉,也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廣大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這個新定位新要求,結合中央八項規定,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來,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使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工作方式、活動方式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更加符合服務群眾需求的目標宗旨。那么,基層黨組織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務”這篇文章呢?筆者認為,需要堅持以問題導向為抓手,從服務意識、隊伍建設、資金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四方面下功夫。
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首先要解決好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意識問題。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意識”源自踐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結合正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加大學習教育力度,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作為第一政治要求,從理論上深刻認識、內化于心,在實踐中自覺堅持、外化于行。要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問題作為根本任務,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服務群眾之所需,進而得到群眾認可、讓群眾滿意。
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必須要解決好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問題。要著眼于履行黨的政治責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讓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聯系服務群眾的主心骨、領路人。要加快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本著服務帶頭人本土化的原則,及時將服務意識強、服務作風好、服務水平高的優秀黨員,調整充實到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上,并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
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必須要解決好基層黨組織資金保障問題。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不是紙上談兵,還要有搞好服務的“資本”。實踐證明,財力不足往往是制約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提升的最主要瓶頸。解決基層黨組織資金保障的問題,要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快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化經費保障機制,努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因缺乏資金而難以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的問題。尤其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黨組織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
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必須要解決好基層黨組織服務平臺建設問題。構建多元的服務平臺是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前提,要根據服務范圍、服務對象、服務需求,因地制宜地設置各類服務場所,打造各具特色的綜合服務平臺,確保黨組織設置要靈活、活動陣地要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服務網絡建設不留死角,為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創造有利條件。(顧一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