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央企高管降薪日前靴子落地。最近通過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明確表示央企的薪酬結構不合理、薪酬監管體制不健全,要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
而據2013年“中歐-博爾捷薪酬指數”報告顯示,金融行業薪酬遠超社會平均工資,其中金融行業工資為平均工資10倍,是公認的“高富帥”和“白富美”集中營。作為央企大隊里知名的高薪行業,金融業成為首降對象。
對高管降薪是否會帶來行業內“均貧富”?對此,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回應,將逐步減少管理層和員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線傾斜”。
“這段時間圈里都在討論降薪的事,有些同行還在打聽友行的薪酬。”在國有銀行干了5年的李萌(化名)說。
日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過,方案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金融業薪酬一直處于較高水平,這次降薪也首當其沖,甚至有消息稱,中央國有金融高管薪酬不得超過60萬。
不僅如此,根據中央部署,在央企之后各地方國有企業將自定細則,規范國企負責人薪酬。作為國有資本集中的行業,銀行業的降薪潮或成為普遍趨勢。
地方國企高管也將降薪
2013年年報顯示,五大國有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年薪全部超過百萬。其中,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為199.56萬元;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為179.22萬元;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為135.82萬元;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為112.9萬元;農業銀行行長張云為105萬元。
目前,農行、建行、交行都回應了降薪傳聞,均表示會按照國家的部署貫徹落實。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回應會逐步減少管理層和員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線傾斜。
降薪還不僅限于五大行。一位上市銀行副行長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目前他們還未受到央企降薪的影響,但是根據要求地方版的降薪令也在醞釀當中,高管薪酬下降是肯定的事。“行業薪酬普遍下降,以后可能就是民生、平安等幾家民營占主的金融機構會保持高薪。”該人士表示。
“改革后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采訪時稱。此外降薪的范圍還將擴大到地方國企,根據中央要求各地將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區國有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管理具體辦法。
平安、民生領銜銀行高管收入
數據顯示,國有銀行高管收入與股份制銀行相比絕對相形見絀,尤其是民營資本占主的民生、平安兩家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由于采取了薪酬與業績掛鉤的激勵方式,2013年其高管薪酬平均水平包攬了銀行業前十。平安銀行新任行長邵平以833.26萬元的薪酬奪魁,隨后的第二、第三位是邵從民生帶入平安的副行長孫先朗、趙繼臣,年薪分別達709.04萬、708.26萬。年報信息顯示,2013年銀行業高管薪酬前五名均來自平安銀行。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對媒體表示,銀行本不應該按照任命制的干部來操作,如果銀行是完全市場化的,就不應該降薪。但是在目前國有銀行高管是中組部任命的情況下,國有銀行高管享受國企的高福利、高待遇,限薪是有必要的。
職工擔心薪酬普降
“新一波國有大行向股份制銀行的人員流動就要來了。”央企高管降薪令一出,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就如此感嘆道。
李萌在一家國有銀行北京分行干了5年。就讀人大金融系的他畢業當年手上還有一個股份制銀行和民營企業的OFFER,但他最終選擇了國有銀行。“就圖個穩定,現在想想還是有些后悔,當初要去了股份制銀行收入會比現在高出30%以上。”
從普通柜員干起,李萌從最初的月收入2000-3000元,到現在月收入萬元,再加上季度獎、年終獎,年收入到手的約20萬。
一位國有銀行人士擔憂高管降薪后,可能會帶來國有銀行從業人員薪酬總體下降的“多米諾效應”,國有銀行恐怕會重現上世紀90年代的離職潮。上世紀90年代,民生、華夏、招商等股份制銀行剛剛成立,由于機制靈活,新晉股份制銀行迅速出擊,搶奪國有大型銀行的大量客戶并極速擴張。這些銀行更是不惜開出10倍于幾大老大哥銀行的薪資挖角。幾個月時間,幾大國有行近半數的熟手員工被挖走。
“董事長60萬了,底下員工還能高過董事長嗎?本來就跟股份制銀行差那么多,還要降,再降就走人了。股份制銀行即使要降也不會比國有銀行低。”他說。 新京報記者 蘇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