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剛過,銀行的存款就大幅“跳水”。日前據媒體報道,工農中建四大銀行7月存款流失1.5萬億元,新增貸款投放量約為2100億元,與6月相比減少約600億元。
業界分析表示,存款下降較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半年末時點效應后存款回流。在存款大幅“跳水”的同時,新增貸款較上月表現略有小幅下降。多家研究機構預測,7月新增貸款約為7500億元左右。
不過,下半年銀行存款壓力依然不減,在存款實際增長不斷放緩,負債成本有所上升的情況下,下半年貸款利率水平可能將略有下降,難有大幅降低。
一般性存款持續偏緊
由于基礎貨幣擴張、季末時點因素和理財到期量增加等因素,6月份四大行存款大增2.2萬億元,與7月份形成鮮明對比。
業界分析認為,存款下降較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半年末時點效應過后大量存款回流。同時在儲蓄率下降趨勢下,銀行對存款的爭奪更加激烈,對資金面也更容易造成擾動。
央行在《2014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特別指出,受表外理財集中到期、同業業務擴張等因素影響,季末存款“沖時點”現象較為突出。6月份最后三個工作日人民幣一般存款增加超過4萬億元,季初存款又出現較大幅度回落。
特別是,6月份單位活期存款超常大規模上升1.47萬億元。“單位活期存款是商業銀行短期攬存行為影響的主要會計科目,其中虛增部分在7月份形成明顯退減。”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員徐博說。
業內專家表示,由于“沖時點”的存在,不少銀行存款大部分時間實際達不到年初或季末水平,實際的存款增長較統計數據反映的還要低。
“除了季末時點過后存款出表外,近期股市持續向好,成交量在放大,很多資金從存款流入保證金賬戶。這也是近期與以往相比新增的一個因素。”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徐博表示,下半年受金融“脫媒”加快、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IPO開閘以及財政存款難以大幅下放等因素的影響,銀行存款仍面臨持續較大壓力。但影子銀行監管加強、銀行同業資產配置下降對貨幣市場資金的有一定正面影響。
“總體來說,在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和外匯占款三種因素疊加下,一般性存款持續偏緊。”溫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