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環保風暴席卷了眾多行業,以往常常得以“幸免”的涂料行業這次不僅也被波及,甚至是首當其沖。
7月1日,國家環保部頒發的《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水性涂料》標準修訂版將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包括集裝箱涂料、木器涂料、交通涂料、防腐涂料、道路標線涂料的所有申請環境標志的產品的有害物質限量。其中特別增加了乙二醇醚及其酯類物質的限量要求;提高了VOCs、苯、甲苯等有機化合物的限量要求。
而在早些時候,5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確定了今年重點調整退出的12個工業污染行業,涂料行業也被列入重點清退的清單里。這是涂料首次被認定為污染行業,此消息一經發布,在涂料行業中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面對環保新政,涂料行業該如何應對?涂料企業能否除去污染的帽子,實現轉型成功?對此,中國化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家庭作坊式企業 成污染投訴罪魁
為什么涂料企業的污染現在引起了重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涂料企業原來一直在遠離居民區邊緣的地方生產加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刺鼻的廢氣、有毒的廢渣和廢水波及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但是,隨著城市的擴充建設,出現了涂料企業被居民區重重包圍的現象,生產中產生的‘三廢’嚴重干擾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成為被投訴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