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五糧液(000858.SZ)董事長劉中國在一年一度的經銷商大會上表示,公司將成立五糧液系列酒的公司,以新的模式加強管理,實現市場穩定的增長。(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值得關注的是,貴州茅臺(600519.SH)17日剛剛公告稱,為進一步做好公司系列產品的營銷,公司決定出資 2 億元人民幣設立全資子公司——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
對于白酒雙雄齊刷刷進行系列酒獨立運作的舉措,盛初營銷公司合伙人侯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在某種程度上,酒企與汽車行業有點類似,如同寶馬推出各種系列來進行全價位覆蓋一樣,在高端酒賣不動的環境下,茅臺、五糧液專門把中低端系列酒拿出來,開始認認真真去運作了。”
他介紹,以前靠飛天、52度兩大單品,茅臺和五糧液就可以所向披靡,但如今酒業寒冬中,雖然可以通過調低價格、做大庫存來緩解行業沖擊,但這套明顯走到底了。
在談到行業目前所處的困境,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認為,白酒行業有三個方面沒準備好:一是企業沒準備好,企業過去是賣方市場,一下子轉成買方市場,因此商家、渠道的建設都沒跟上,同時有些企業在調整期間還在不斷擴量,造成白酒產量大量過剩;二是政府沒準備好,政府以為還在黃金十年,利稅會逐年增長,因此政府的財政預算都考慮白酒行業增長10%甚至15%,現實顯然超出了預期;三是經銷商隊伍沒準備好,無論是企業還是商家,都要完成市場化轉型,構建市場化營銷體系。
白酒專家趙義祥告訴本報記者,11年前,五糧液2003年春季糖酒會上曾力推1 9 8策略,即打造1個國際性品牌,也就是如今的“普五”;形成9個全國性品牌,包括五糧春、五糧醇、金六福等;構建8個區域性品牌,也就是系列酒品牌。
“當時五糧液品牌泛濫,只要給錢就沒有開發不了的品牌,地方經銷商加盟后,運營商就不再投入或者消失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也正是基于此,五糧液2003年春季糖酒會當場就砍掉38個牌子,后續還陸續進行品牌梳理。
該人士稱,這些年來公司主要在保“五糧液”品牌,系列酒除了五糧春、五糧醇,其他系列都是經銷商自己運營,幾百個品牌運作效果不是很好。“并非公司高層看不到,而是一直沒有到不改不行的地步,如今深陷行業調整期,名酒也無法獨善其身,必須變革,修修補補根本沒有意義。”
那么,問題來了,習慣于高高在上的名酒企業能否做好系列酒呢?
侯帥認為,目前市場上確實存在一部分消費者,看重對名酒的品質具有十足的信服。“不過,系列酒并非只靠品牌背書就能做好的,這需要在渠道和組織上下功夫。如果還是運作名酒的那種思路,是如何也做不起來的。”他介紹,系列酒的渠道主要在酒店、商超、煙酒行等,需要有不同的人員去進行維護。
“名酒企業大多都存在局限,主觀上不愿意增加人力投入,以往幾十個人可能就做上百億的生意,想在短時間內轉變觀念還是很難的。”侯帥稱,目前茅臺五糧液的系列酒和其他企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并不存在很強的拉力。
對于茅臺五糧液的系列酒是否沖擊區域酒企,接受本報記者的專家分析稱,“會有一點,但是名酒想跟‘地頭蛇’斗,還是需要拿出點真格的來,畢竟消費者在口感和性價比上已經形成了消費習慣,名酒想短期內進行改變還是很難的。”
(編輯:余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