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午,重慶市官方重要人士親自宴請上汽通用五菱相關負責人,并于飯后一同出席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基地竣工投產暨二期項目簽約儀式。
這次簽約,意味著重慶對全國汽車資源進一步整合:新竣工的上汽通用五菱重慶基地集合了上汽、通用、五菱股東的三方資源和優勢,在建設過程中,亦借鑒了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總部、寶駿基地以及青島分公司的建設經驗,號稱具有國內領先造車水平,將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國內標桿性工廠。
該基地一期項目總投資66億元,占地160萬平方米,如果全線開工,一年能生產40萬輛整車和40萬臺發動機。40萬輛整車,將占2013年重慶汽車總產量的1/5。
11月4日,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亦會見了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克·菲爾茲以及中國兵裝集團總經理、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同日,長安福特重慶第三整車工廠在北部新區落成,該工廠投產后,長安福特汽車年產量將超過100萬輛,重慶亦將成為福特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生產基地。
在重慶坊間,汽車產業一直有“一把手工程”之說。多年前的重慶,曾整合全市之力,力圖將汽車打造成本市的第一支柱性產業。十年過去了,汽車產業在重慶經濟中的支柱性地位已顯得牢不可破,雖有新興產業崛起不斷,也絲毫未能動搖其地位半分。
就在上述上汽通用的簽約活動中,重慶官方再次強調:2014年,重慶汽車工業產值增長超過20%,工業利潤增長超過60%,對重慶社會生產總值和工業利潤的增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高速成長的重慶汽車產業占全國份額已不低:2013年,重慶汽車產業產量為200萬輛,占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現狀及特征:“1+10+1000”的產業框架
重慶官方將其汽車產業框架總結為“1+10+1000”。其中,“1”是長安;“10”指上汽、北汽、二汽、力帆、恒通、福特、鈴木、五十鈴、依維柯、美國通用等;“1000”是指1000個汽車零部件廠。
框架之下,有幾大特征不容忽視:
一、長安汽車一家獨大。長安汽車總部在重慶。2013年,長安共生產汽車240萬輛,在重慶便生產了150萬輛,占了同年重慶汽車總產量的75%。這使得長安汽車成為“1+10+1000”中最核心的“1”。按照長安汽車的規劃:2016年,長安汽車或形成300萬輛汽車的產能,達到3000億元的年產值。一旦實現,其產能和產值將超過2013年重慶汽車產業的總和。
二、發展區域集中。重慶汽車產業80%集中于兩江新區。據統計,兩江新區已完成8家汽車企業370萬輛乘用車,8-10萬輛商用汽車、100萬臺變速箱、450萬臺發動機、5000億元產值的產業布局。2014年預計生產汽車180萬輛,汽車產業產值2000億元。按照規劃,2015年,兩江新區預計生產汽車230萬輛,汽車產業產值2600億元,并完成十大整車企業集聚,形成7家內資品牌和3家外資品牌的整車企業格局;2020年,將形成產能300萬-400萬輛,產值達3000億-5000億規模。在兩江新區范圍內,北部新區又占去較大份額,2014年,北部新區汽車產值增速居全國汽車產業基地第一位。
三、外來品牌多自帶配套企業入駐,本土配套企業遇冷。以上汽通用五菱為例,其在重慶落戶的同時,亦自帶了多家上游零部件配套商前來落戶,且相互廠區的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截至2014年11月底,已有五菱工業等9家核心配套企業落戶重慶。企業對此的解釋是,這些都是他們的長期戰略合作供應商,相互之間已達到了可以先談技術談管理最后談商務的默契程度。但有業內人士亦透露,重慶本土配套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目前重慶汽車零部件普遍未實現同步開發,基礎研究空白,很多技術含量較高的關鍵零部件,如自動變速器、汽車電子、渦輪增壓、高壓共軌、總線系統、高強度鋼材等都有巨大的自行生產的空間。
四、重慶本土民營車企開始尋求向外發展。以力帆集團為例,其近期投資了3億美金在俄羅斯建設汽車廠,預計在2016年投產,擬形成20萬輛的產能。集團希望通過俄羅斯逐步覆蓋東歐市場。本土民企有此投資決策,和其市場份額分布有關。從2013年開始,力帆的海外銷售占比達到53%,超越了國內市場。2014年,力帆第七個海外工廠籌建領導小組已經成立,建廠方向是美國。
五、成立專門的汽車金融公司。根據公開資料,重慶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由慶鈴集團、渝富集團和重慶農商行共同發起設立,首期注冊資本5億元,于2012年8月開業,是西部第一家汽車金融企業,全國第一家全部由地方國有重點企業出資成立的汽車金融企業,全國第一家提供全國性、全品牌、全車型服務的創新型汽車金融企業。公司可為個人和機構消費、運營各種類型和品牌的乘用車、商用車提供購車貸款服務;為個人和機構承租人選擇或認可的各種類型和品牌的乘用車、商用車提供汽車融資租賃服務。截至2013年底,重慶汽車保有量已達399萬輛,僅次于北京排名全國第二。
發展及趨勢:或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
重慶汽車產業有幾大趨勢值得關注:
一、外來強勢品牌(上汽、現代)的大規模進駐可能打破長安一家獨大的局面,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資料顯示,上汽通用五菱現階段主要生產的五菱之光商用車型,是中國微車歷史上市場保有量最大、國內銷量最大的單一平臺車型,但在重慶的市場占有率迄今不如長安系列車型。上汽通用在重慶建立基地,亦有提高在西南地區的市場占有率的期望。除上汽通用五菱之外,今年3月27日,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市長黃奇帆會見了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夢九。據官方提供的最新消息,現代重慶第五工廠將于明年3月在重慶啟動,按照此前流傳數據,該工廠一旦全線開工,年產量又將是40萬輛。同月,重慶主城首批105輛北京現代伊蘭特出租車投放運營,打破了重慶出租車皆為長安系的局面。
二、逐漸提高產業技術含量。長安汽車研究院設置有造價高達1.5億元的長安汽車碰撞實驗室,擁有長約150米的直線跑道,模擬現實情況中時速80至90公里情況下的碰撞過程。長安汽車、恒通客車等企業正創建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體驗中心。重慶意在打造以知名整車企業為龍頭、高端關鍵零部件為配套、研發結算為一體的全產業集群。
三、不久前,重慶第一批純新能源汽車上牌。此外,重慶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重慶全國第二的汽車保有量將成為車聯網發展的巨大市場基座。
(編輯:宋菁,如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系wangji@21cbh.com,songjing@21c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