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調整普通住房標準以來,二手房市場熱度明顯上升。上海二手房指數辦公室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11月上海全市二手房共計成交2.19萬套,創造今年月度成交第二高的紀錄。年底置換和剛需購房需求的爆發,使得近期上海房屋中介的帶看量一改年中頹勢,出現5%-10%的增幅。但不少參與二手房交易的市民向記者反映,房屋中介服務不規范,讓他們在買賣房屋時遭遇了很多煩惱。
記者調查發現,整個房屋中介市場缺乏準入門檻和操作規范,導致不論在何種市場行情下,都存在行業惡性競爭多、交易當事人擔心多等現象,直接影響樓市交易的規范性。
“中介業務員會騙人”
市民賈先生直言中介行業“水太深”。他本想找家合適的中介機構把自家一套老房子賣掉,再置換一套新房子。在隨后買賣房屋的過程中,賈先生徹底見識了什么叫“會騙人”。
賣房時,業務員聽說賈先生有置換需求,一個勁鼓動他先買房再賣房。賈先生屬于限購行列,不賣房就沒法買房。業務員卻說:“先看中房子付定金,買房的準備手續要花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里肯定能把您的房子賣掉,這樣不會碰到限購限制。”可賈先生咨詢學法律的朋友后,發現“先買房再賣房”實際上風險很大:“如果不能在房屋過戶前把房子賣掉,就得承擔中止交易的違約責任,定金要沒收,還要賠上家20%的房款以及雙方的中介費。可中介如果沒有按期把我的房子賣掉,卻沒有什么約束條款。”
在買新房中,賈先生再次遭遇各種“不靠譜”:“我給業務員明確說過三個要求,一是普陀區中環內,二是總價不能超過300萬元,三是必須有朝南的房間或客廳。結果,中介推薦的房源從普陀到閘北、嘉定至浦東,總價最高的要500萬元。”賈先生從各種信息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房子后,現場看房也不順心:“有套房子,只有廚房的一扇窗戶朝南,其他房間都沒有朝南的門窗,可中介非說這就是朝南房!”
賈先生遭遇的房屋中介種種亂象,恰是中介業務員隊伍擴充過快的結果。盡管相關部門設有“房產經紀人”資格證考核,但這一資質僅在打印房屋交易合同、辦理過戶時需要查驗。在二手房交易的買賣雙方信息對接中,并不需要任何資質。不少中介為了提升業務量,大量招聘無資質的業務員。這些業務員素質參差不齊,薪酬跟著交易業績走,可以“做一單換一地”,流動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