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新聞類創新產品的不斷涌出,傳統的“門戶”模式是否要被終結了?
用“冰火兩重天”形容新浪的2014年并不為過。
一方面,今年4月,微博成功上市;6月,門戶新聞客戶端大戰中,紅杉資本和新浪微博宣布領投風頭正盛的新聞APP今日頭條。
但另一方面,因涉傳播淫穢信息,新浪視頻和讀書頻道在今年4月被查;10月22日,門戶網站的標志人物、“新浪教父”陳彤告別新浪。
這背后,包括新浪網在內的曾經的新媒體似乎已經走到了命運的三岔口。特別是作為傳統門戶時代的開創者,陳彤離開新浪的舉動也被外界解讀為向門戶時代的一次告別。
“有人評價我的離職是門戶時代已經結束了,這是一個夸張的說法?!标愅f。但他話鋒一轉——“對于門戶時代,頂峰期確實已經過去了?!?/p>
對于媒體環境的改變,陳彤并不避諱地表示,新浪門戶迅速發展的時候,中國能做到每天更新數字的媒體是有限的,所以門戶才有了這么大的機會。但在如今的全新媒體業態形勢下,尤其是受社交網絡的沖擊,硬新聞其實越來越難做了。
在IT評論人士方興東看來,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媒體在互聯網領域全面邊緣化;全民社交媒體時代,網絡新聞在網絡媒體中全面邊緣化;微信微博時代,新浪新聞在網絡新聞中逐漸邊緣化。陳彤離開有大趨勢因素有小氣候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他離開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從搜狐的劉春到網易的趙瑩,再到新浪的陳彤,門戶網站總編輯正陸續選擇離開。已歷經十多年風風雨雨的中國門戶網站們,躲過了一次次互聯網概念的寒冬,卻躲避不了幾年后來自互聯網內外部的競爭和糾葛。隨著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新聞類創新產品的不斷涌出,傳統的“門戶”模式是否要被終結了?
一位美股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慨:“現在投資網易是投資網游,投資搜狐是投資網游+視頻+搜索,投資新浪是投資微博,投資騰訊是網游+社交,它們都已不是傳統的門戶概念?!?/p>
陳彤離開,新浪還剩下什么?
一位新浪員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日常工作都是按規律來,在業務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對工作內容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但新浪恐怕很難找到第二個有著陳彤式影響力的人物來負責內容。
可以說,新浪模式是17年“鐵打的陳彤、流水的CEO”下成就的。一位接近陳彤的業內人士打了個比方,如果用蜂群來形容新浪網站的組織架構,陳彤無疑是蜂王,其余的人是工蜂,只用身負強執行力指哪打哪埋頭苦干。
對于新浪的門戶業務,新浪董事長曹國偉在微博上市時接受采訪稱,“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的很多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了微博中,包括微博本身、新浪本體包括門戶,都在支持微博的發展:精力、業務上大部分時間、整體精力和收入、門戶網站產生的現金流,都在支持微博的發展。門戶在過去兩年的投入不多也不夠,微博上市之后有了獨立的評估體系,我們可以騰出手來重新規劃新浪網的發展計劃?!?/p>
來自新浪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門戶廣告營收下降650萬美元。
而在微博上市之后,新浪已經重新規劃新浪網發展計劃,包括三個方向:更加移動化、更加視頻化、更加垂直化,其中移動戰略代表多屏、視頻代表多媒體。
曹國偉稱,部分垂直頻道在內容服務方面將會創造獨立業務,更加具有自主性,這意味著各個垂直頻道未來將更加多元化、更加獨立,不過仍會較為專注于新聞內容的移動端發展,“例如加入一些專業內容、傳統媒體內容以及用戶生成的內容,從而使新聞內容更具有互動性?!?/p>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的模式會越來越多元,會有更多的探索者和冒險者在其中做各種努力和嘗試,老牌門戶新浪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