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電商近日紛紛推出新品與超低折扣吸引消費者。面對電商們的價格之戰,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也隨之高漲。由于近幾年在線金融賬戶被竊事件時有發生,B2B International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33%的受訪者在過去十二個月內曾收到自稱來自銀行的可疑郵件,并要求其提供密碼或其他信息;14%的受訪者被重定向至釣魚網站,要求其輸入電子支付賬號登陸信息。專業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享受購物狂歡之時一定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強警惕。
現在,網絡罪犯不僅對消費者的銀行卡號感興趣,還密切關注著消費者網銀和電子支付系統賬號的登錄信息。但調查顯示,仍有31%的受訪者在輸入個人數據或金融數據時,很少關注所訪問網站的安全級別。五分之一的消費者未采取措施保護訪問敏感資源的密碼。16%的受訪者認為“網絡犯罪造成的資金被盜鮮有發生,應該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此外,調查還顯示,30%的受訪者將金融數據保存在連網設備上。其中,僅有58%的安卓智能手機安裝了安全解決方案;31%的智能手機和41%的安卓平板電腦甚至沒有設置密碼鎖定設備的基礎保護功能。
鑒于消費者薄弱的安全意識,反欺詐專家認為,一旦消費者忽視安全措施,就可能成為網絡罪犯的目標和受害者,而銀行通常不得不為消費者的疏忽而買單。由于粗心大意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銀行和電子支付系統運營商必須使用專門的安全解決方案抵御網絡犯罪,確保自身不受金融和信譽風險的危害。
總之,在線交易的各方參與者都需要采取足夠的安全保護措施,才能將危險性降到最低。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安裝一款可靠的多設備解決方案是保障自身與家人在線安全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