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檢測存漏洞出廠不檢轉基因
記者買到的被檢測出含有轉基因的3種大米中,有兩種大米的生產廠址位于武漢市黃陂區城鄉接合部的灄口街。
據某米廠的倪廠長介紹,記者所提供的大米應該來自江漢平原一帶,比如潛江、荊門、荊州。他們加工廠的稻谷和大米來自全國各地,在加工過程中,工廠會根據大米的口味和成色做一定調配,然后包裝出廠。
在倪廠長出示的檢測報告里,記者看到,目前武漢市場的大米實行的是GB1354-2009標準。該標準只對大米的一些物理性指標進行了規定,當地監管部門按照這個標準對大米進行檢測后,合格的大米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
據了解,在我國所制定的大米出廠標準中,并不含有轉基因的檢測項,所以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都不會對出廠大米進行檢測,這就導致即便有一些大米含有轉基因成分,大米生產廠家也并不知情。這些大米,就這樣悄然走向消費者的餐桌。
對于許多出口企業來說,他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購了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大米,導致他們在出口時遭受損失。上海市一家食品企業2013年出口歐盟的一批白年糕中,就被檢測出含有轉基因成分。
為減少損失,一些國內企業會按照歐盟的標準自行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但是,這家上海某食品企業總經理表示,因為市場上大米來源眾多,盡管有檢測環節,企業也是防不勝防。根據他們了解的情況,轉基因大米已經擴散,很難收回,一發不可收拾。湖南、湖北、安徽、福建一帶的米,大部分都被轉基因“污染”掉了。
據了解,今年5月27日,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以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種子為重點,依法嚴厲查處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行為。
據央視《新聞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