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3日晚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式發布對美國的“第四條款磋商”(ArticleIVConsultation)年度報告。IMF對于美國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2%下調至1.7%,同時預測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平均增速將位于2%左右,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報告還指出美國在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過程中,只要通脹處于可控范圍,美聯儲應該繼續維持當前的低利率水平。(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報告顯示,美國經濟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加速,但冬季惡劣的天氣環境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包括庫存調整,以及仍然困難重重的房地產市場等導致加速增長的勢頭在2014年初沒有延續下去,造成一季度經濟增長有所放緩。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強勁的就業和工業生產數據預示著美國迎來了一個大范圍基本面的改善。展望未來,IMF預計在今年剩余時間美國經濟增速將遠遠高于潛力(在3-3.5%范圍內)。但受到一季度的拖累,IMF預計2014年的美國經濟增長為1.7%。”IMF在報告中解釋道。
同時,報告指出,多種有利因素包括消費增長勢頭強勁,削減財政負擔,住宅投資增加,以及金融環境的改善都將帶動2015年經濟加快增長,并預計達到2005年以來最快增速。
從中期來看,根據預測,未來幾年潛在平均增速將略高于2%,明顯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拉低了長期增長,包括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和較為緩慢的生產力增長前景。IMF建議美國政府應立即采取措施,以提高生產率,鼓勵創新,增強人力和實物資本,提高勞動參與率。此外,報告顯示,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有5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中,這將影響經濟的持續復蘇。
對于市場廣泛關注的美聯儲首次加息時間,IMF在報告中指出,美聯儲應維持當前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實現其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的目標。IMF官員普遍認為,在一個緩慢的走向充分就業和繼續放緩通脹的過程中,只要通脹仍符合預期,美聯儲可能晚于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的加息時間。
報告中還指出,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放緩同時受地緣政治影響導致石油價格暴增以及市場對于美聯儲加息預期造成市場的波動等因素都將給美國經濟的復蘇帶來不利的因素,但IMF希望美國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能給全球帶來積極地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