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元、低碳、高效和清潔是能源開發利用的必然趨勢。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碳基能源,提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綜合應用率,著力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確立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乃大勢所趨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裝機和電力消費國、煤炭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目前已面臨嚴重的能源和電力供應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中國的常規能源儲采量只可維持20-30年。為迅速改變這種現狀,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國家已將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到戰略地位,并將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確立為未來20-30年內能源轉型的重心。國家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調整能源結構的目標,到2015年非石化能源消費的比重要提高到11.4%,非石化能源的發電裝機比重要達到30%。以我省典型的傳統資源型城市婁底為例,其三產經濟結構中,高載能重工業(第二產業)煤炭開采選洗、鋼鐵等有色金屬加工、設備制造等占比高達50%,而能源供應主要依賴于煤炭等一次石化能源。因此,要改變傳統資源型城市的污染落后面貌,必須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必須加快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步伐。
調整能源發展思路,探索傳統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模式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未來二三十年每年將有1000多萬人口轉移到城市。預計到2020年,將帶動25萬億元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消費需求,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新城鎮必將是城鎮化過程中的投資主線。因此,我們要及時調整能源發展思路,通過提高小型化可再生能源的綜合應用率,如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以及其他環保型混合能源來替代傳統市電,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積極探索傳統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模式,按照“傳統產業循環化,轉型發展兩型化,兩型產業高端化”的發展模式,廣泛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推廣普及綠色消費模式,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新體系。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打造“宜居生態旅游城市”。通過多方努力,我省婁底市已成功入選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名錄,這無疑為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加速開發利用新能源帶來了難得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