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累積:民間借貸“看上去很美”
按照邯鄲普遍的高達20%到30%的民間借貸利率,房價的年度漲幅至少要與此比例保持同步,方能保證開發商支付利息。
然而,近兩年來,邯鄲的房價增長已經十分乏力。數據顯示,2012年,邯鄲商品房的成交均價達到了4760元/平方米,而今年8月,其月成交均價也僅為4900元/平方米。
房價增長乏力的背后,是幾近畸形的供求關系。據邯鄲當地房地產研究機構人士分析,邯鄲在售和預售的商品房項目共約3480萬平方米。而2013年,邯鄲商品房年售總面積為355.8萬平方米,以此測算,當地商品房存量需要消化近10年。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在邯鄲以及類似的三四線城市,供應絕對過剩,城鎮化的速度又遠遠低于預期,導致去化速度明顯跟不上。
在這場不顧市場需求的房地產大躍進中,邯鄲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高度依賴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邯鄲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房地產投資額為180.8億元,占固定投資總額1322.2億元的約14%;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加上相關稅收,當年房地產行業收入占其財政收入的40%左右。
上海易居研究員嚴躍進分析,除增加財政收入外,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還承載著產業人口導入的功能,這更增加了地方政府推地的熱情,但邯鄲的人口可能更多流向了周邊的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發展本地產業的訴求不達預期。
張大偉分析,如此大規模的非法民間集資,地方政府不可能不知情,很可能部分公務員也參與其中,在三四線城市,財富人群恰恰是以國企員工和公務員為主。地方政府的監管缺失也是造成事態嚴重的一大原因。據一位受損投資者稱,在今年8月23日停止如約付息后,邯鄲思特利仍通過競拍獲得了新的土地。
而民間高息借貸之所以在三四線城市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是三四線城市房企融資渠道的受阻。
近年來,房地產調控升級,銀行貸款越來越受限,三四線城市開發商首當其沖。眾多開發商轉向了成本更高的信托、私募等融資渠道。近期渣打銀行一份關于房地產開發商的調研報告顯示,近幾個月來,信托貸款成本出現顯著上升,高達17.6%。
盡管成本高昂,信托、私募等仍然只是發達地區企業的“專利”,對于金融欠發達的中小城市而言,開發商最有效的融資渠道仍然是最古老的民間借貸。
廣州一位大型開發商人士坦言,去年底至今,公司已經收到很多個三四線中小房企的收購請求。但是打開其資產包一看,大多數是低效資產;而且,很多公司負債情況錯綜復雜,其中不乏高利貸。
在房價上漲的市場中,民間借貸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游戲,開發商獲取發展資金,民眾享受高額回報,皆大歡喜;而一旦樓市出現低迷,量價增長一齊放緩,開發商難以回籠資金,危局很快出現。